眼下正是玉米开花灌浆的关键期,肥城市农业农村局举办的玉米种植管理技术培训会场里坐得满满当当。安驾庄镇农业部门负责人杜秋玲一边记着笔记,一边用手机拍下专家展示的病虫害图谱,“这趟来得值。咱镇那几百亩密植玉米正愁咋管,专家讲的控旺技术刚好能用上。”


培训刚结束,山东农业大学的刘鹏教授被参会人员簇拥着往田里走。在安驾庄镇北赵村的“一块田”边,绿油油的玉米秆已经长到一人多高。“刘教授您看,这片地前阵子下大雨积了水,有些叶子发黄,是不是得赶紧追肥?” 北赵村党支部书记梁锋扒开叶片着急地问。刘教授蹲下身捏了捏土壤,又翻看了玉米根系:“先别急着追肥,土壤湿度太大,这时候施肥容易烧根。你看这叶片背面有淡淡的霉层,得先打遍杀菌剂,等地表见干了再追氮磷钾复合肥。”

“刘教授,那抽雄开花期高温咋办?咱这密植玉米,一亩超5500株,授粉可愁人。”双北农业负责人武海荣接过话茬。刘教授解释道:“抽雄开花期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35℃以上高温会严重影响雌雄穗发育,花粉活性下降,授粉不良,最终穗小粒少。咱们安驾庄镇这3.6万亩单产提升项目地,已经采用了喷灌技术来补水。同时,在上午8点到11点,拿竹竿赶粉或用绳子扰动花粉,能有效提高授粉率。”武海荣听了直点头:“这办法好,我这就安排人去做。”

这样的场景,最近在安驾庄镇的田间地头很常见。自从镇上启动玉米单产提升项目,农技员们就没闲着——既要跟着专家学新技术,又得跑村入户指导实际操作。“以前凭老经验种地,密度太稀怕减产,太密了又容易倒伏。现在专家教了测土配方和合理密植,心里总算有底了。”安驾庄镇蔡家颜子村种植大户汪龙指着田里整齐的玉米行,笑得合不拢嘴。
在管理细节上,安驾庄镇也下了不少功夫。针对近期多雨天气,镇上及时组织农户清沟排水,防止内涝;同时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你看这诱虫板,既能防蚜虫又环保,镇上统一采购后按成本价发给我们,真是帮了大忙。”正在田间布设诱虫装置的张大姐说道。


培训虽已结束,但技术服务还在继续。安驾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会定期组织专家“回头看”,针对农户遇到的新问题开展专题指导。“种粮不容易,我们多跑腿、多操心,就是想让乡亲们的玉米能增产增收。”安驾庄镇党委副书记张骞说。
如今,行走在安驾庄镇的田野上,连片的玉米长势喜人,叶片在风中舒展,孕育着丰收的希望。这场技术培训播下的科学种子,正在田间地头悄悄生根发芽,为秋粮丰收积蓄着力量。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穆姝琪 张旭)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
相关文章:
肥城:“一块田”里的“农技课堂”开讲08-26
呼伦贝尔:现代农业铺就绿色高产路 高质量发展绘就新图景08-11
南极科考专家带小读者“极限破冰”07-20
青海:2025年高海拔冷凉蔬菜现场观摩暨产业研讨会举办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