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呼伦贝尔:现代农业铺就绿色高产路 高质量发展绘就新图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1 10:45:00    


呼伦贝尔的广袤大地上,田野里稻浪翻滚、豆荚饱满,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呼伦贝尔市积极融入蒙东振兴大局,锚定农业现代化目标,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绿色高产高效发展,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东北全面振兴,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据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呼伦贝尔市现有耕地面积3176.65万亩,其中黑土耕地面积为2708.74万亩,占内蒙古自治区黑土耕地面积的60.8%、全国黑土耕地面积的9.74%。这里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是最肥沃的土壤之一,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呼伦贝尔力量”。


呼伦贝尔农垦扎兰屯农牧场公司的稻田上空,两架植保无人机正伴着旋翼的轰鸣穿梭作业,这场由科技主导的“空中农事”推动农牧业现代化发展。

得“良法”

科技赋能新发展

眼下正值农作物灌浆孕穗的黄金期,踏入自治区级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行动成吉思汗镇和平村玉米千亩片,2000余亩示范田里,玉米秆笔直挺立,深绿色叶片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吐丝的雌穗上挂满晶莹的露珠,与传统灌溉农田相比,这里的作物根系更发达、植株更健壮,叶色浓绿且少有病虫害侵扰,浅埋滴灌技术的提质增效优势展露无遗。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现代农业(大豆)示范园。(摄影:郑明)


为扎实推进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促进农业绿色高产高效发展,2025年,扎兰屯市成吉思汗镇以“科技赋能、生态优先”为导向,在和平、红升、奋斗等7个行政村全面铺开浅埋滴灌技术推广工作。该技术依托智能水肥控制系统,通过埋于地下3~5厘米的滴灌带,将精准配比的水肥以“细水长流”的方式直达作物根系,不仅避免了地表蒸发与深层渗漏,还能根据土壤墒情、作物生长周期实时调整水肥供给。据田间试验数据,该技术可实现节水30%~40%、节肥20%~30%,同时有效抑制80%以上的地表杂草生长,为大型农机作业腾出充足空间。


“示范田内玉米亩均单产较传统种植模式提升超15%,节水节肥的同时,土壤板结和水体污染问题也得到明显改善。下一步,我们将总结提炼‘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推广经验,计划在三年内将浅埋滴灌技术覆盖量翻番,真正让‘智慧灌溉’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新引擎。”扎兰屯市成吉思汗镇人民政府副镇长韩维连介绍道。


农业技术人员分析作物数据。(摄影:温秀华)


近年来,扎兰屯市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夯实“耕基”、提升“地力”,建良田、育良种、配良机、推良法,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53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530万亩(次),年均增施有机肥100万亩以上,耕地有机质平均含量41.4g/kg,良种推广380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0%,社会化服务覆盖面积260万亩,为沃野良田持续丰产储能蓄势。2024年,全市耕地面积396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达到193.4万亩,大豆最高亩产549斤,玉米最高亩产2160斤,粮食产量跃升至29.4亿斤,创历史新高,实现“二十一连丰”,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作物面积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扎兰屯粮仓”的分量更重、成色更足。


得“良种”

现代农业“引潮流”

高粱渐红、玉米高挑、大豆结荚······在阿荣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里,180多个作物品种茁壮成长,它们比身高、展健康、晒颜值、亮果实、拼品质,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盛景。


阿荣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现有试验示范用地1000亩,是阿荣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的核心,曾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入选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这两天,园区的农业工作者们正采取无人机喷施低毒低残留药剂、叶面肥以及设置害虫诱捕器等方式持续开展农作物绿色防控工作。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技术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进而提高农作物品质、产量以及农民收入。


新发乡大有庄村种粮大户谢文财就是受益于科技示范引领的典型之一。2024年,他种植8000亩玉米和大豆,经过阿荣旗农业事业发展中心技术人员全程科技指导服务,以及综合实施种子包衣、根瘤菌剂拌种、轮作倒茬、平衡施肥、精准施药、大垄高台栽培、全程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玉米亩均增产100公斤,大豆亩均增产20公斤,实实在在实现了科技助力增产增收。


阿荣旗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先后建立了轮作休耕试验区、遴选荐优肥料试验区、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试验区、大豆玉米看禾选种平台等示范区30个;引进示范推广粮、油、菜、药、肥、特等作物品种180多个,试验集成示范推广配套技术模式14项。今年,重点打造了大豆玉米看禾选种平台、大豆对症选药平台、玉米看苗选肥平台,为全旗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质试验示范和典型经验以及科技支撑。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现代农业(大豆)示范园。(摄影:郑明)


得“良机”

新“装备”提质增效

在呼伦贝尔农垦格尼河农牧场有限公司,一幅“科技兴农”的生动实践正在展开。农场种植的大豆田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通过科技手段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温度和大豆生长状况,农艺师通过数据分析,精准制定灌溉、施肥方案。公司积极落实《主栽作物单产大面积提升行动方案》,开展640亩智慧滴灌试验示范,实现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今年投入1014.7万元升级农机装备,引进豪狮播种机、北斗导航等智能设备,为精准农业提供硬件支撑。依托3万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通过田块整治、灌溉排水等工程,持续增强农业抗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为12.56万亩大豆稳产高产筑牢根基。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开展直升机喷洒作业。(摄影:郑明)


扎兰屯市金沐农牧业联合社今年引进了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播种机。“播种采用马斯奇奥进口播种机,安装北斗导航自动驾驶设备,播种误差极小,出苗更整齐。”理事长李桂玲笑着说。


合作社今年种了1000亩大豆,选用的是适合本地的优质品种“蒙豆375、东生22”,种植模式上采取1.1米的垄上3行,1.3米的垄上4行,这样既能增加种植密度,又能通过大垄宽窄行提升通风度,为大豆高产筑牢根基。


科技助力实现现代农业新飞跃。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名单。呼伦贝尔市农牧科学研究院选育的“蒙豆1137”大豆品种凭借其突出优势成功入选,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入选的大豆品种,同时也是该品种连续第四年入选国家农业主导品种。


凭借其卓越的综合性状,“蒙豆1137”已在生产中发挥着骨干作用,目前,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优质品种的培育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大豆产业发展起到了持续引领作用。


当轻风拂过呼伦贝尔大地,连片农田里茁壮生长的各类农作物正见证着呼伦贝尔市以科技为引擎,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转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新篇章。呼伦贝尔市继续以创新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持续强化科技兴农助农措施,持续加大科技化种植技术普及和推广力度,通过先进技术集成应用为粮食稳产增产注入新动能,让科技成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坚实支撑,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贡献呼伦贝尔力量!

END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梁诚

通讯员:温秀华 于雪梅 李刚

美编:任彦依

主编:鄂桂晶

监审:刁岩 郭悦

监制:康健 陈静文

总监制:张晓琦

相关文章:

呼伦贝尔:现代农业铺就绿色高产路 高质量发展绘就新图景08-11

不按套路出牌!这届综艺为何热衷于“下乡”?07-26

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07-23

精准施策!助力特色农业企业用好用足税惠政策07-16

恒生科技指数跌逾1%,阿里巴巴跌逾3%领跌成分股07-03

光智科技终止重组说明会召开:聚焦红外主业展现强劲发展动能07-03

2025吉网高校招生零距离|吉林农业大学多维度创新培养体系助力学子逐梦农业未来07-02

科创引领,智启未来:重庆万州二中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