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偶像握紧镰刀,选秀爱豆去养猪,“内娱糊咖”考下农机驾驶证……综艺,正在“扎堆下乡”。
最近,山东卫视聚焦乡村振兴齐鲁文化样板的《行进中国》第四季“山海篇”开播。今晚(7月26日)行进团嘉宾将化身茶农,到日照绿茶主产区体验生活,后续还将陆续去到枣庄、菏泽、青岛等城市,探寻乡村振兴的齐鲁答卷。
回溯荧屏,“下乡”主题的综艺已颇成气候——从《种地吧》里“十个勤天”的种地故事,到《出道吧!科技小院》里的农技探索;从《燃烧的月亮》里升腾的乡村烟火,到《岛屿少年》中的海岛风情……
这些节目跳出套路化叙事,以多元视角关注乡野大地,用带着泥土的真实与鲜活,收获了观众越来越多的喜爱与共鸣,也让地处偏远的乡村被更多人看见、关注。
现在的“下乡”综艺有点不一样
“下乡”并非综艺新课题,农业题材始终吸引着媒体镜头。但近年,“下乡”综艺呈现出不同以往的面貌。
远离“星味”。过往不少乡村综艺里,明星是绝对主角,乡村与农民常常是“背景板”,甚至存在放大刻板印象以博眼球的现象。而今的“下乡”综艺,则调转镜头,更多地将农民和农活作为叙事主体。
《燃烧的月亮》让12位跨行业女嘉宾在草原牧场睡土炕、放羊、剪羊毛、喂马喂牛,镜头对准的是真实的劳作而非刻意的人设;《向往的生活》中,农户对生产技艺的自主阐释,打破农人“被表述”的境况;《出道吧!科技小院》聚焦扎根农村的莘莘学子,呈现立体的乡村青年群像。

《燃烧的月亮》剧照
更接“地气”。在过往的综艺里,乡村往往被框定在两种失真的叙事里:
一种是刻意放大的“受难剧本”——让女明星“嫁入”农村、喂猪铲屎,镜头极力渲染婆媳矛盾、妯娌纷争、语言暴力等苦难戏码。
另一种是悬浮的“体验式打卡”——邀请明星艺人去乡村做客两三天,在嬉笑打闹中随机体验农活,转身就围坐在饭桌前忆过往、聊人生,农活成了摆拍的道具,乡村成了抒情的台面。
这样的镜头语言,让乡村在大众心中变得矛盾又割裂。而如今的综艺选择脚踩泥土,在真实与艺术之间展开生动叙事。
《种地吧》导演杨长岭说,“节目中我们不加修饰和美化,毕竟农业从来都不是一件‘闲云野鹤’的事”。
《山水间的家》第三季,镜头捕捉到贵州山堡村村民凌晨三点摘辣椒的身影。
《灿烂的花园》让明星与村民共建花园,用真实的生活片段打破“剧本感”。

《山水间的家》将镜头对准山东果农的日常
注重“互动”。综艺“下乡”也采用了多维传播模式,交互性成为连接节目与观众的新纽带。
“长视频+短视频+直播”并行,内容物料层出不穷,粉丝仍觉“不够看”。通过全景覆盖的节目直播和即时互动,观众得以“共创”内容,获得“赛博种地”的参与感。抖音直播、弹幕等工具,更成为观众即时表达情绪、分享见解的便捷渠道。
这样的“乡村”为啥“下饭”?
当观众用“下饭”来评价乡村综艺,其触动人心的魅力已不言而喻。
在反差中撬动情绪共鸣。追求情绪价值的当下,乡村综艺以强烈反差精准连接观众。
参加《种地吧》前带点“躺平”意味的“糊咖”少年们,却在暴雨中扛起百斤稻穗、徒手搬完30吨化肥、为难产母羊接生……“摆烂”人设与极致拼搏的反差,直击观众的热血内核。
《出道吧!科技小院》中,“名校生收垃圾”,学生自嘲“臭宝小分队”,玩梗自嘲,既消解外界质疑,又契合青年解构标签、务实自洽的心态。

《出道吧!科技小院》剧照
在娱乐中讲述严肃命题。在“玩梗、热血、反差”的娱乐外壳下,乡村综艺则聚焦讲述乡村振兴这一严肃命题。
《山水间的家》里,“辣妹子”梁静创办村内首家辣椒作坊,“00后”李震将菌菇农场升级为体验采摘园、社会实践课堂……新农人扎根泥土生活,打破了一些人对中国乡村的刻板印象。
节目里,生活日常满是烟火气,美丽乡村建设、硬核科技应用、电商直播助农热潮涌动,无一不在传递出——种地从不是无可奈何的“退路”,而是有奔头的“出路”。这不仅打开了人们关于“未来乡村”的想象,还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观众的乡土情感认同和文化自信。

《岛屿少年》剧照
在泥土中翻找生活哲学。节目中嘉宾克服农事难题的过程,既投射着普通人的拼搏奋斗,更诠释着农耕文化里的朴素真理。
当越来越多乡村综艺以“马拉松式”录制跟踪春播秋收,观众得以在屏幕前完整见证大自然的时序轮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不负庄稼,庄稼必不负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这些流淌在弹幕上的文字,正是土地馈赠的深刻哲学。
“下乡”之后如何“深耕”?
当镜头对准田埂阡陌与烟火人间,如何让这股新风解锁乡村“流量密码”,让更多目光聚焦乡土、让更多资源扎根田野?
乡村天地广阔,需要“全景画卷”也要“特写镜头”。
中国的广袤乡村蕴藏着足够深刻的题材富矿与足够宽广的创作视角。
黑土地上的机械化耕作、江南的精细化桑基鱼塘、高原牧民的游牧生活、辽阔大海上的耕海牧渔……这些独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场景,值得被镜头记录。
美丽乡村的诗意栖居、数字乡村的智能便捷、文旅乡村的业态创新、生态乡村的绿色发展……更多乡村创新发展的鲜活模式亟待被看见。
邻里间的淳朴情谊、田间地头的教育研学、乡土间的健康养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产业振兴的经济活力……多元乡村场景里藏着无数值得探讨的时代命题。
而无论是记录“时代中的乡村”还是“乡村中的时代”,核心始终都在于锚定真实个体——从新时代农民的平凡故事出发,才能让乡村综艺跳出套路化窠臼,成就真正有温度、有厚度、有生命力的好节目。

《种地吧》第三季,走出杭州“后陡门”,走进更广阔的农业天地
镜头无法替代锄头,但可以链接资源。
当综艺镜头细腻呈现乡村的田园风光与千年农耕文化时,它更在悄悄解锁一种全新的乡村商业转化思路。
《燃烧的月亮》节目组与当地政府、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品牌价值的乡村综艺IP,不仅为公众打开了一扇读懂乡村的新窗口,更让当地实实在在收获了发展机遇。
依托《种地吧》诞生的“十个勤天·种地星球”项目,在杭州投资3.8亿元建起一座集高新农业示范基地、特色非遗主题民宿、高端农业品牌田野直播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体验基地,让屏幕里的种地故事照进现实。
可见,乡村综艺完全有能力突破传统“广告植入”的变现逻辑,构建起“农业产业链+数字娱乐平台+乡村振兴智库”的可持续内容经济生态,为乡村注入长效动能。

《出道吧!科技小院》中“小院”学生用“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回应质疑
在《出道吧!科技小院》中,一名在“小院”驻守了700多天的博士生说,“这个节目于我的意义,不是出道吧,而是出发吧”。
综艺“下乡”,于综艺、于乡村,都是新的出发。
文字:周亚娆
来源|青岛宣传
相关文章:
太行农鲜香飘京城07-25
长治黎都农商银行:为乡村旅游注入金融活水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