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晶 通讯员 杨帆
炎炎暑热,高温预警频发,如何一秒降温?极地科学家从南极风雪归来带你“破冰”。7月19日下午,湖北省图书馆汉江报告厅内,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婷婷在荆楚科普大讲堂讲授《探索极地奥秘,启迪科学思维》,按下“冰火转换”的神奇按钮,一场关于极地、气候与人类未来的对话就此展开。

极地神秘又遥远,宁静又孤寒,被称为“生命禁区”。人类为什么要千里迢迢穿越魔鬼西风带的滔天巨浪,在风雪与严寒中建设科考站呢?刘教授以生动的影像资料和亲身科考经历,带领小读者们走进地球两极的冰雪秘境,为大家娓娓道来。她从极地独特的地理环境讲起,通过展示冰川、极光、企鹅等珍贵照片,揭开极地生态系统的神秘面纱。她介绍,“南极就像地球的‘温度计’,它的每一次呼吸,都关乎人类的生存环境”,南极不仅是观测宇宙的最佳地点之一,还蕴藏着远古板块运动的证据,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目前,我国已在南极建成长城、中山、昆仑、泰山、秦岭五座科考站,在北极建成黄河科考站,同时“雪龙号”“雪龙2号”“雪鹰号”等多个科考平台担负科考、保障、运输等使命。

极地是一座知识宝库,许多未解之谜有待科技工作者们去探索。刘教授介绍,她和团队专家们运用测绘与遥感地理技术,监测冰川冰架高度,绘制极地地图,研制首个极地三维信息服务平台……许多高水平科技成果实现了我国在相关领域内的自立自强,“中国红”正在冰雪大陆上不断书写科技自强的故事。
极地科考的成果源于团队专家们的艰辛付出。1984年,我国科学家首次考察南极,四十余年来,一代代极地工作者勇闯“生命禁区”探索极地之秘,维护国家极地权益。刘教授现场分享描写科考队员穿越魔鬼西风带晕船的打油诗,诙谐幽默的“一到十”朗朗上口。小读者嘉嘉说,我要向这些叔叔阿姨们学习积极奋进、苦中作乐的精神,我长大了也要为国家的科考事业做贡献。

本次活动,省图书馆少儿馆还根据馆藏特色,向小读者重点推荐了《极地穿梭》《极地的动物》《极夜里的极光》等文学类、自然科学类图书及南北极趣味数字科普知识资源。希望通过活动和资源推荐,拓宽小读者的知识视野,在其心中播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种子;激励广大青少年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学习,成为极地科考的后继之光。
本次活动由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湖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承办。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文章:
南极科考专家带小读者“极限破冰”07-20
1935.3克样品,首次揭示!07-10
沐清风 游龙江|“清凉一夏 别样尔滨”系列报道① 沐清风——尽享盛夏中的别样清凉06-06
面对加速消融的冰川,我们能做什么?05-24
达到极端事件标准!湖北提前53天40℃05-20
突发讣告:张森去世,享年89岁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