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青海民营企业正以非凡的活力与勇气,引领“青海产”强势出海,让“青字号”品牌在国际市场熠熠生辉。这不仅是青海经济发展的崭新篇章,更是民营企业开拓进取、实现跨越发展的生动写照。
回首往昔,青海的特色产品虽独具魅力,却受困于地域限制,在外省都难觅见踪迹,遑论国际市场。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与市场环境的优化,这一局面得到了极大改变。青海民营企业紧抓机遇,以创新为驱动,以品质为基石,在农产品、青海造等领域多点开花,实现了出海。
在农产品领域,青海的高原冷凉蔬菜成为“出海先锋”。独特的高原气候,赋予了蔬菜鲜嫩的口感、丰富的营养以及绿色、生态的品质标签。自2023年青海冷凉蔬菜首次直供香港,便开启了其进军国际市场的征程。海东市作为主力军,2025年前7个月,冷凉蔬菜出口1905吨,同比增长1.4倍,占全省出口的89.9%。如今,经西宁海关备案的出口蔬菜种植基地达49家,出口蔬菜品种从13种增至19种,彩椒、洋葱、豆苗等不仅摆上了中国香港地区的餐桌,更远销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青海的冷凉蔬菜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正逐步构建起“多元市场”格局,让“青海味道”香飘海外。
除了冷凉蔬菜,青海的其他农产品也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青海的马铃薯凭借高淀粉含量和上佳口感,深受国际市场欢迎。今年3月,92吨来自海东市乐都区的优质马铃薯,通过冷链集装箱车队,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口至吉尔吉斯斯坦,为青海农产品出口再添佳绩。与此同时,青海的冷水鱼产业也成绩斐然。青海利用得天独厚的冷水资源,大力发展冷水鱼养殖。冰鲜虹鳟鱼通过“腹舱带货”模式,实现当日送达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香港等地区。
在“青海制造”方面,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让青海藏毯这一传统技艺走向了世界。藏毯作为世界“三大名毯之一”,承载着深厚的青藏高原文化底蕴。圣源地毯集团不仅传承传统加牙藏毯技艺,生产手工编织地毯,还引入先进生产线,实现规模化、定制化生产。目前,公司70%的产品用于出口,远销迪拜、拉斯维加斯等地,成为青海制造走向国际的“排头兵”。
依托青藏高原的甘草资源,深耕甘草提取物、健康食品研发,青海倍力甘草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甘草系列产品,凭借道地原料和稳定品质,畅销欧美、东南亚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出口额超3500万元……
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青海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推动“青海产”出海,政府积极组织各类洽谈会,为企业搭建与国际市场对接的平台;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从资金扶持到税收减免,为企业减轻负担、增强发展动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物流条件,降低企业出口成本。青海省商务厅、西宁海关等部门更是主动作为,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针对农产品出口,海关创新监管模式,利用智慧海关建设与企业“数字渔业”“数字农业”相结合,实现对生产、加工、出口等环节的全流程高效监管;对企业开展“一对一”指导,帮助企业办理各类资质证书,应对境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落实原产地享惠政策,让企业享受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
回顾青海民营企业“青海产”品牌出海之路,成绩令人瞩目。但在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挑战依然严峻。国际市场对产品质量、安全和环保的标准不断提高,青海企业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品质,加强品牌建设,才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同时,拓展国际物流通道、降低物流成本,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望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青海作为重要节点省份,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民营企业应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挥自身优势,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市场的对接,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让更多的 “青字号”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编辑:刘海钧;
相关文章:
民企当“主角” “青字号”唱“好戏”09-04
牢记嘱托显担当 决胜之年夺全胜丨持续深化改革激发经营主体活力——辽宁优化营商环境进行时①08-30
青海有机枸杞出口势头强劲08-27
潍坊青州:全链条服务助力民营企业提质增效08-25
Check Point Research 披露 Microsoft 安全漏洞08-22
贝锐向日葵新版屏幕墙:设备可视化管理,赋能业务降本增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