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补上数字人才供给短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7 07:33:00    

眼下,数字技术正以各种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融入人们的生活,与之相关的人才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广东、江苏等地通过开展数字领域重点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创新能力。

根据《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水平调查报告(2024)》,我国60.61%的成年人和64.69%的未成年人具备初级及以上数字素养与技能,16.26%的成年人和12.55%的未成年人具备高级数字素养与技能。不过,数字人才供给与培育还存在一些短板。例如,“金字塔失衡”现象一定程度存在,基础开发岗位人才过剩与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数字人才紧缺问题并存;数字领域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与技术进步速度加快,导致数字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实践,与社会发展需求不能完全匹配,区域之间数字人才供给失衡;等等。未来,应多措并举,补上数字人才供给短板。

完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科学确立数字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等。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推动数字技术龙头企业与高校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对学生进行“学术导师+产业导师”双导师培养,推动学校教育与企业研发的深入融合。完善数字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优化学校、企业、政府共同参与的数字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构建产学研一体的数字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有效提升数字人才培养质量与成效。全面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数字人才创新创业行动、数字人才赋能产业发展行动,办好数字职业技术技能竞赛活动,为高素质数字人才成长提供更多优质平台与更广阔发展空间。

壮大高端数字人才队伍。积极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数字人才生态系统,搭建数字人才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供需动态;建设“数字工匠”培养基地,成立前沿技术研发机构,培养战略型人才。打造“引育用留”全链条数字高端人才政策体系,大力实施数字人才专项计划,对关键领域人才给予税收优惠和科研自主权;建设数字人才保税区,试点国际通行的成果转化机制,吸引海外顶尖数字人才携项目归国创业。完善数字职业标准体系,建立动态调整的职业资格框架,颁布国家职业标准,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数字技术工程师。

打造数字教育生态。横向打破学科边界,围绕数字人才培养建立“智能+X”交叉学科群,推动数字技术在各专业学科领域广泛应用。将数字素养与能力纳入各类人才培养标准,推动数字课程成为人才培养的通识课程,广泛开设各类数字技术课程,普及数字技术知识,丰富数字技术课程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数字素养与能力。建好线上数字精品课程,依托新媒体丰富高质量数字课程资源,为教育数字化提供有力支撑。(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陈一远)

相关文章:

谷歌高管澄清:ChromeOS将基于安卓底层技术重新构建07-16

数智普陀 向新而行〡乘“数”而上,普陀持续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07-14

济南市槐荫区“数实融合”赋能智造升级 加速构建工业强市新动能07-10

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2025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07-07

比毒蛇更致命的是健康盲区丨每日话题07-04

【入门】预制菜膳食工程师:一个等待“转正”的微专业07-02

从看见到看懂 机器人之“眼”看世界07-01

10亿,香港成立抢人基金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