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30日讯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闪电新闻联合各市、县(区)融媒,推出“聆听历史的回响”系列有声读物,展现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下,中华儿女为救亡图存进行的英勇斗争,英雄烈士和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及体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前不久,大型舞台剧《禹城大战——最后的一战》在禹城农耕文化博览园剧场上演,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那场硝烟弥漫、惊心动魄的战役,重启历史记忆,再燃信仰之火。
禹城位于津浦铁路和惠聊公路交会处,是济南以北的军事重地,战略位置非常重要。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部分侵华日军仍不甘心失败,1945年10月到12月,山东省五大军区之一渤海军区组织兵力,向拒不投降的日伪军残部发起总攻。
12月27日,平禹县委组织民兵携带100副担架,随同平禹县大队,配合渤海军区主力部队,在袁也烈代司令员指挥下,围击禹城晏城。当夜 12点,我军将禹城包围后,警备6旅第12 团在南门首先打响战斗,并随即爆破城门。朱耀华团长带领第11团在北街消灭了两个保安旅部。两个团随即向西发展,与敌人的济滕中队展开激战。战斗一直持续到拂晓,敌人一个不剩,被我军全歼。此次禹城县城之战,共毙伤日军17名、伪军15名,俘获日军包括大尉济滕在内的235人,并缴获机枪、钢炮、迫击炮、小炮、长短枪等武器装备。
禹城县城被我军解放了,但距离县城5公里左右的禹城火车站还驻有近千名装备优良的日军。八路军攻下禹城县城后,曾派人到车站给日军送通牒,命令这股日军向八路军投降,但日军指挥官大队长山谷自恃装备精良,狂妄地予以拒绝,还对前往送通牒的八路军战士说,他率部奉命驻守此地,八路军想缴他的枪,只管来较量。
面对日军的蛮横挑衅,我渤海军区第四前线部队调集特1团、特2团、骑兵大队、警备6旅和禹城武工队,于12月30日下午分四路向禹城车站进发,将拒不投降的全部日军团团包围。
在劝说无效下,我军向敌人发起了强攻,渤海军区第四前线部队迅速打响了禹城火车站之战。我军警备6旅11团、12团分别在车站南面和东面向敌人进攻,与此同时,特1团、特2团在车站北面和西面沿铁路发起强攻。特1团3营8连担任主攻突击队。8连连长王清河带领全连战士,冒着敌人掷弹筒和迫击炮的猛烈炮火,匍匐向前。当8连进入到车站日军固守的大碉堡附近时,被日军发现,于是碉堡上方和碉堡左右的日军轻重机枪交叉扫射,掷弹筒、迫击炮打得烟土弥漫,封锁了8连前进的道路。
“不炸掉这个碉堡,我们过不了这一关,干掉它!”连长话没说完,战士纪明山就抱起炸药包冲了上去。他还没有到达碉堡,就被敌人击中。战士马有年接着又冲了上去,躲过敌人的扫射,灵活地冲到碉堡前,把炸药放在碉堡的门口,点着了导火索。只听“轰”一声巨响,碉堡里的敌人全被消灭。随着我军的火力压制,刹那间,丁字路口附近,敌人的火力点、碉堡、街垒等全部被摧毁。经过一夜激战,我军毙敌50余人,大部分日军被压到票房子一带。
12月31日黄昏,渤海军区特1团、特2团和警备6旅第 11、12团向拒降日军发起第二次攻击。在我强大炮火轰击下,敌人还没有等到援军,便放弃火车站,向济南方向逃窜,结果这一撮逃窜的敌人,钻入铁路两侧我军早已布下的伏击圈。夜色之中,我军将敌切成几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部分残敌拼命向济南方向逃跑。这时,在铁路西侧曹庄一带,渤海军区骑兵大队大队长王焜带领骑兵大队奔袭而至,拦在敌人前面,与特1团、特2团互相配合、前堵后截,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杀得日军横尸荒野。特2团第1营教导员郭俊忱一看时机到了,便让反战同盟的日本朋友铃木小郎再次喊话劝降。山谷大队长此时已负伤,只好率残兵缴械投降。禹城大战,以我军大胜结束。
1946年1月1日下午,日军俘虏在我军押送下经县城离开禹城时,群众围观,欢呼雀跃。至此,禹城县全境解放。禹城大战的胜利,把老百姓从日军桎梏统治下解放出来,群众欢欣鼓舞,到处传颂渤海子弟兵解放禹城的功绩。
据当时我军前线战报报道,禹城火车站之战共毙敌120名,伤敌160名,俘敌500余名,缴获重机枪6挺、轻机枪10挺、八二迫击炮2门、掷弹筒18门、步枪500多支、汽车12辆,还有数量众多的粮食、被服、子弹等。禹城大战及外围之战共计大小战斗20余次,收复禹城县城及禹城、晏城火车站等敌伪据点20多个,日军渡边师团第131联队山谷大队共1360余人全部被我军歼灭。禹城大战既是山东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最后一战,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日军的最后一战,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资料整理:孟慧 王伟奕 郝爱印 周树茂 禹城融媒 韩峰 司晓娟 蔡菲 秦园园 郭飞
配音及制作:孟慧 王伟奕 郝爱印
相关文章:
聆听历史的回响|禹城大战:抗战最后一战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