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作者:张林山、陈怀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副研究员)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深入发展,平台经济迅速从电子商务等商品领域,网约车、外卖等服务领域,拓展至短视频、云服务等更广泛的虚拟领域,显示出与新领域新业态高度耦合、协同创新的发展态势。连日来,京东、美团等平台企业在外卖、即时零售等领域展开遭遇战,更是把平台经济的规范健康发展问题推向前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促进平台经济创新发展,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要求,“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更好发挥其在促创新、扩消费、稳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平台经济发展过程中,平台企业不但能够依靠其在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方面的积累和探索,汇聚市场主体和创新要素,加快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创新,也能够通过发挥平台优势,推动前沿技术验证应用推广,加快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等新型生产要素融入产业链创新链,在孕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更好发挥其在促创新、扩消费、稳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山东青岛,一家电子科技公司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数字化生产。新华社发
平台经济促进创新的主要机理
当前,全球平台企业仍处于创新加速期,与传统企业相比,其在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在传统产业领域,颠覆性创新的发起者大多来自行业内部,而就平台经济而言,颠覆性创新经常来自产业之外,形成跨界竞争的特点,即使一些看起来市场地位牢不可破的行业龙头,也往往会由于颠覆性创新的出现而受到较大挑战。例如,大多数人都曾认为,电商市场已经形成阿里巴巴与京东双头垄断的市场格局,但没有料到拼多多另辟蹊径迅速发展壮大;微信的市场地位也曾貌似牢不可破,成为用户停留时间最长的App,但字节跳动以今日头条和抖音等产品的崛起,迅速挖走了大量流量。
平台企业创新频率高,更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新技术迭代加速的特征。传统产业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技术突变少,新技术多与原有技术存在相似性和演进上的连续性。即使出现颠覆性技术,当其成为行业的主导技术后,也会进入一段持续时间较长的技术稳定期。而在以数字经济为基本构成要素的平台经济领域,会持续不断地出现新技术并进入商业化阶段,形成新产品或新的商业模式。平台企业通常采用扁平化管理,决策链条短,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产品迭代速度加快。平台企业还鼓励用户参与产品开发过程,通过用户反馈快速调整方向,缩短了从概念到市场的周期。
平台企业创新覆盖面广,有利于数字技术的广泛验证和大规模应用。数字技术是典型的通用目的技术,具有得到广泛应用、进行持续的技术改进、可以在应用领域促进创新等特征,不仅能够在多个行业甚至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更广泛领域获得使用,而且会使其他产业在产品形态、业务流程、产业业态、商业模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治理机制等方面产生颠覆性变革。平台企业创新覆盖面广,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一旦新技术在平台上得到了验证并证明其价值,就能够实现快速规模化应用,快速将重大技术创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平台企业通过构建产业创新生态,有利于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平台企业能够为创业型科技公司提供云、数据智能产品、丰富的SaaS(软件即服务)应用等创新基础设施,使初创企业专注于技术和产品创新,显著提升新企业孵化能力,催生一批科技独角兽企业。而这些数字原生企业,随着公司市值快速增加,也逐渐成为细分领域的科技领军企业。如上海米哈游公司,是一家在云上成长起来的元宇宙公司,2012年创立之初就以“轻资产”方式在公共云上实现了全球化服务能力,并在2022年实现利润超过索尼的PlayStation。平台企业能够通过工业智能基础设施夯实产业智能化的生态底座,探索普惠、个性、低成本、高效能、共生长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和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持续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湖南省常德市梨子岗村齐绘绣庄,主播通过直播平台推荐刺绣产品。新华社发
平台经济在促进创新方面遇到的挑战
当前,我国平台经济在促进和引领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效。比如,平台企业在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研发进展加速推进,一批平台企业均已发布AI大模型并落地应用;在芯片领域,也已经自主研发不少行业前沿产品。另一方面,平台企业也在推动平台上初创企业和新技术的创新发展,比如加码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投资和孵化。我国头部10家平台企业在人工智能、游戏和医疗健康等领域的投资呈现出显著增长态势。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平台企业在促进自身创新发展,尤其是在推动平台上初创企业创新发展方面,还面临不少挑战。
在推动平台企业自身创新发展方面,一是面临芯片与数据“卡脖子”问题。大模型开发训练和迭代离不开高端芯片,而其供应容易受国际形势影响。与此同时,缺乏准确、完整、及时、可靠、一致的高质量数据,也制约着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二是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有待加强。我国前瞻性地布局了新型基础设施,但仍存在智能算力和超算算力不足、算力资源分散等问题,“私有云”“专属云”更受青睐导致算力产业碎片化和软件服务碎片化,无法形成有竞争力的算力体系。三是专业人才特别是顶级人才紧缺。近年来我国围绕人工智能部署设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不少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学院、专业,一些平台企业也与高校合作成立项目共同培养产业人才,但总体上我国AI人才缺口巨大(超过500万人),特别是精通算法和工程实现的顶级人才非常稀缺。
在孵化新企业、推广新技术方面,头部平台企业投资仍保持谨慎态度,且企业的投资分布也偏向追投老项目;部分平台企业在针对大数据杀熟、算法牢笼、隐私保护等社会关注度高的问题上,多被动式、临时式处理,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一些平台企业形成排斥性更强的信息生态系统,限制竞争从而保护其自身利益;还有一些平台基于算法、数据,在自身架构空间内掌控的“私权力”日益增强,侵害了“市场内用户”的合法权利。与此同时,平台经济监管仍处于调试期,平台企业推广新技术孵化新企业还面临预期不明等问题。为此,在立法层面,需要为其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型配置以及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方面形成良好的法律规范框架,减少经营中面临的政策风险。在执法层面,增强平台监管执法规范性,让平台企业制定稳定的长期战略规划,增加探索颠覆性科技创新与新型商业模式的创新积极性,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针对各平台存在的不正当竞争、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力、网络信息监管不严等问题,监管机构要进一步实施精确化执法原则。
在构建创新生态方面,我国平台经济已形成以C端消费、横向扩张为主的流量经济发展模式,虽然近年来平台企业差异化竞争逐渐显现,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低效竞争,尤其体现在头部平台,为此需要进一步实现创新生态的协作。此外,平台企业参与创新生态构建仍存在隐性壁垒。比如,在现有国家项目规划、技术路线论证、技术成果鉴定方面,民营企业参与度和话语权有待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

图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甘肃)节点庆阳数据中心集群资源调度区。新华社发
促进平台经济创新发展的协同路径
首先,实施人工智能战略,夯实平台企业推动前沿技术创新的“底座”。一是建立健全人工智能发展的新型举国体制。区分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加快形成政府为主导的基础研究+企业为主体的应用创新的协作创新体系。支持有实力的平台企业参与研发攻关、赋能各行各业,鼓励平台企业投资初创企业,孵化新业态新模式,引导平台企业差异化布局、产业链协作。二是推动高质量训练数据开放和共享。加大政府和市场协同,合理解决知识产权问题,构建包括国家公共数据资源、高质量电子图书、高质量音视频、多渠道行业应用数据及互联网开源数据资源等多源多模态的国家级数据资源汇聚平台。支持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行业领军企业等主体以揭榜挂帅形式优先、低成本使用。三是加快公有云建设和云算力发展,继续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引导算力资源的集中化和高效利用。政府和央国企要在“公有云”市场培育中发挥引领作用,利用规模效应降低算力成本,加强企业间适配能力。地方智算中心的建设应选择PPP(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算力技术产业发展,降低算力器件、运营维护、开发部署等总成本,让中小企业消费得起高品质的算力服务。
其次,健全新业态治理规则和机制,优化平台企业推广新技术、孵化新企业的制度环境。一是优化平台经济的营商环境。稳定平台经济预期,尽快明确平台经济投融资的领域边界、审批对象、审批流程,建立明确的互联网平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二是构建平台经济发展与治理的长效机制。从顶层设计看,要系统评估和审视我国已有的互联网平台监管政策,加快出台国家层面支持平台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统筹协调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治理,以防止平台经济和数字经济领域出现政策的“合成谬误”和“分解谬误”。三是强化前沿技术风险预判和治理体系建设。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的原则,加强对AGI(人工通用智能)等前沿技术发展安全风险的研判,根据风险问题适时调整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策略;建立“监管沙盒”机制,提供相对包容的空间与弹性的监管方式,形成市场创新者、监管者与消费者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再次,健全平台企业创新机制,更好发挥平台企业创新生态构建作用。一是优化大型互联网平台科技创新生态。加强数字经济全产业链生态布局的顶层设计,通过专项资金、政策支持、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互联网企业转型产业生态创新,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机遇、生态和保障。二是要引导和推动平台企业制定差异化和专业化发展战略。引导平台明确市场定位,专注细分市场,根据自身优势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在重点功能上持续创新商业模式,打造竞争新优势。三是向平台企业开放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探索支持场景试点工作,分级分类探索开放智慧医疗、智慧城市、国资央企供应链等重大应用场景,鼓励平台企业探索数据要素向重大场景转化的新技术和新路径,降低企业独自进入新兴产业领域的成本与风险,集群式塑造新兴产业发展新动能。四是推动大型互联网平台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平台企业承担国家重大技术专项,鼓励平台在AI芯片、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区块链、操作系统等领域进行原创性创新,开展引领性科技攻关。支持平台企业成立国家产学研创新实验室、发展开源社区、引进全球顶级专业人才等,为平台型技术创新生态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24日 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扩大服务消费,意义重大04-24
美股大涨,中国资产爆发!美联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加拿大总理:将坚决抵制特朗普关税政策04-24
平台经济如何实现创新发展——透视平台企业与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04-24
刘强东送外卖,“千亿大佬”下场是否颠覆基础商业伦理?04-23
本科专业目录更新!增设29种新专业→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