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机器人爸爸”能否延续父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8:53:00    

《日本时报》4月9日文章,原题:AI复活逝者的能力正在模糊我们对现实的认知 命运之神的残酷玩笑,让居住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47岁演员杰森·高温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选择。2019年,刚诞下一对双胞胎,杰森的妻子不幸中风,医生诊断其最多能活2—3年,这让杰森和大儿子陷入深深的绝望中。
然而,几个月后,杰森确诊胃癌。望着羽翼未丰却面临失去双亲的3个孩子,他想到了电影《钢铁之躯》中,身披斗篷的超人和父亲全息投影的那场对话。想到可能有机会为孩子留下自己的“复制品”,他的心中有了些许宽慰。“肯定有人研究了这种技术”,杰森通过网络搜索到,有10家公司正在向AI模型投喂文本、视频等个人数据,打造人类的虚拟镜像。
他参与了一项名为“看不见的你”的AI内测。于是,他9岁的儿子常常会同一款名为“机器人爸爸”的聊天机器人交谈,其聊天方式与杰森相近。前不久,当妻子正在收拾盘子的时候,“机器人爸爸”开了个杰森本人常开的玩笑。
该AI公司首席执行官贾斯汀·哈里森称“看不见的你”有约1000名用户。在其他国家,数千名用户使用一款名为“超脑”的产品,只需提供30秒钟的音视频数据,就能“数字式复活”挚爱亲朋。许多人还会用AI软件向未来的“自己”寻求意见。
这些都得益于生成式AI的一项能力:模拟共情。以文本为基础的人机交流,和AI技术的成熟,使得这一选择变得极具诱惑力。如果杰森的故事没能触动你,不妨问问自己:如果已故朋友或亲人的一颦一笑能够复现在虚拟形象中,你会拒绝么?
但这一行为损害了人类的价值理念,AI可能会用虚假的点点滴滴篡改我们的记忆,死亡留下的话语空间,可能会被谎言填补甚至扭曲。此外,缅怀技术会加快我们与现实的脱轨,为社交媒体对个人价值的物化、虚假新闻的信息茧房再添一把火。随着技术对个人体验的进一步蚕食,我们对生命终点的认知正在被颠覆。
有专家认为缅怀技术违背了“扎根于现实的基本逻辑”:“AI的优势在于,它突破了现实的界限,依赖互联网数据实现更真实的互动。”也有研究直指缅怀技术背后蕴含的盈利风险,“有的人仅仅会短暂停留,但有些人却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缅怀技术看似属于边缘议题,但其常态化却在情理之中。为此,我们需要为其设定边界,并将其与真人咨询结合起来,避免过度依赖和沉溺。杰森仍在努力应对这些边界性的问题。“机器人爸爸”会有一些难以深入讨论的话题,如怎样处理人际关系等。杰森认为,现在来看,它已经很好了,“老实说,记忆本就不完整,只要AI的核心是我的精神,就足够了。”
但对个体生命的人为干预蕴含着风险。日本文化中的“物哀”一词,认为事物的美丽是因其不能长久,就如樱花之绚烂,仅有每年的一周时光。人为延长生命,可能会失去对无常世事的珍视,更会模糊真与假的边界。技术手段填平现实与彼岸的沟壑,可能会削弱我们直面生命的力量。(作者帕米·奥尔森,华安译)

相关文章:

冯叔瑜同志逝世04-16

果然视频·医线直击|跨越两千公里的生命接力,只为救助满月婴儿04-15

柳林县科学技术协会为春耕备耕提供科技支撑04-14

在具身智能赛道上,深圳何以走得更稳、更远?04-13

理论中原|谢臻:加快实现制造业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04-11

“机器人爸爸”能否延续父爱04-11

城市24小时 | 被“点名”的未来产业,南京凭什么抢跑?04-11

你家WiFi被蹭了吗?防蹭网绝招来了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