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为世界经贸和投资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重庆自贸试验区自2017年4月挂牌运行以来,积极开展首创性、集成化、差异化探索,较好地发挥了改革发展排头兵、开放发展制高点作用,一批制度创新成果被复制推广到全国。
当前,重庆上下正全力以赴拼经济、抓发展,打好二季度经济发展“攻坚战”。自贸试验区重磅政策利好之下,对于正在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重庆来说,该如何抢抓机遇,厚植发展新动能?

▲重庆自贸试验区西永片区。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自贸试验区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对全国范围内的改革开放具有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在美国滥施关税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的背景下,《意见》出台的时机颇为及时。早在去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意见》,明确了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目的——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实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全面提升。
在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彭曦看来,中央选择在国际经贸斗争的关键时刻公布《意见》,进一步彰显我国扩大开放、反对关税霸凌的坚定决心。同时,此举也是中国坚定做好自己的事、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的务实行动,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各方信心,更加有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面对复杂的外部形势,作为外贸发展“主战场”的自贸试验区无疑要发挥更大作用。《意见》提出,要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释放出“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清晰信号。
重庆自贸试验区是全国第三批设立的自贸试验区之一,近年来,该自贸试验区加快向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集聚、监管高效便捷、金融服务完善、法治环境规范,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发展目标迈进,在开展多式联运创新、探索陆上国际贸易规则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数据显示,重庆自贸试验区以占全市1.46%的面积,贡献了超1/10的新设企业、近1/2的实际使用外资、近2/3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在全市开放型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

▲果园港是重庆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重要载体。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事实上,经过多年探索实践,重庆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已具备坚实基础。
从政策基础看,国家对重庆自贸试验区的政策倾斜不断加大。重庆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肩负着重大使命。全国唯一拥有“五型” 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中西部首个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对外投资试点城市、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近年来,国家一系列政策利好落地重庆。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商务部明确支持重庆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支持重庆设立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中心,支持重庆在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项下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利好跨国公司对重庆跨境投融资与贸易的便利化。
从发展实践看,重庆自贸试验区建设亮点纷呈。在全国率先实施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试点,上线首个跨境金融区块链陆海新通道融资结算应用场景,审批效率提升80%;推行“证照联办”模式,企业申请资料压缩66.7%,办理环节压减50%;探索“即报即放”“一箱直通”等新模式,强化海关、金融机构、外贸企业等多方联动,大幅提升通关效率……近年来,重庆自贸区先行先试,探索出不少好经验、好做法,助力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当前,重庆正在着力推进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建设。《意见》的出台,有利于重庆放大国家重大战略在渝叠加和通道联结优势,进一步突出放大内陆开放综合枢纽集成效应,更好引领带动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助力国家塑造参与全球经济分工合作新优势。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团结村中心站一片繁忙有序的景象。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此次《意见》的出台,为重庆自贸试验区未来发展指明进阶路径。彭曦建议,接下来重庆自贸试验区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用足用好政策“含金量”,为全国改革开放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平台联动,唱好合作共赢“大合唱”。开放是一项系统工程,重庆自贸试验区要提升自身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影响力,打造内陆自贸试验区开放样板,既要与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平台联动,也要与各个综合保税区、高新区等开放平台和产业平台“同频共振”,还要跨区域与四川自贸试验区做好联动,协同拓展跨境电商、海外仓、国际合作园区经贸合作渠道。
此外,重庆自贸试验区还要主动走出去,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好经验,积极向国家部委争取海南自由贸易港、广东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等地区的政策在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改革引领,做好迭代升级“大文章”。重庆自贸试验区涵盖两江片区、西永片区、果园港片区3个片区,涉及两江新区、南岸区、渝中区、渝北区、江北区、北碚区等多个建设主体,“碎片化”问题突出,需要进一步理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体制机制,力争获批建设内陆首个自由贸易港。
同时,要在构建高效畅通开放通道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建设内陆国际大通道大枢纽和国际物流集疏运中心,构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提升开放通道运营效能;要在提升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水平上取得新突破,建立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探索在重庆自贸试验区内利用中新国际数据通道开展数字贸易发展试点合作。
产业为要,下好融合发展“先手棋”。《意见》提出,要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生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近年来,各自贸试验区有的放矢发力科技创新,积极围绕相关产业链推进制度创新,如浙江舟山布局油气产业链、广东发展现代服务业等,均取得显著成果。
对重庆自贸试验区而言,要紧扣服务做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围绕相关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开展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以贸带产、产贸一体”作用,推动改革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擦亮枢纽经济、数字经济、保税经济、产业经济“新名片”。
越是面临困难挑战,越是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把开放的大门开得更大,因地制宜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强化对全球资源要素的配置能力,重庆自贸试验区未来发展大有可为、空间巨大。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田韵沁
审核:王祥
主编:王方杰
相关文章:
拼经济 抓发展 · “重庆造”闪耀上海车展 硬实力造就高人气04-28
天津自贸试验区10年来累计实施686项制度创新举措 49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复制推广04-28
国家发改委:我们对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充满信心04-28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报告(2024年)》04-28
被重庆反超,但上海仍是“消费第一城”04-28
中央组织部决定:刘敬山履新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