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蚌埠一位老人误下单花790元购买550只小鸡崽的事件登上热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老人因不熟悉网购操作,在开启免密支付的情况下完成交易,收到货时才发现误购。而商家以活物不可以退款为由拒绝退货,无奈之下,这些小鸡崽只能被养在亲戚家的鸡棚里。
“现在免密支付也是有点夸张了”“看谁还敢用到免密支付”……从网友的评论中可以看到,“免密支付”遭遇了质疑,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消费者权益在特殊商品交易中的困境。
其实,在移动支付盛行的当下,免密支付凭借极致的便捷性,极大地提升了支付效率,优化了用户体验。在小额支付场景中,如乘坐公交地铁、便利店购物、线上小额消费等,免密支付让交易瞬间达成,节省了时间与精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免密支付”带来的风险隐患也不容忽视。
从老人误购小鸡崽事件来看,免密支付的便捷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风险。不用输入密码即可完成支付,这使得支付行为变得极为容易,一旦出现误操作,就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消费支出。特别是对于不太熟悉网购和电子支付的老年群体来说,他们对免密支付的风险认知不足,操作手机也不够熟练,更容易成为受害者。一些老年人不清楚自己是否开通了免密支付功能,更不了解其中的具体扣款规则,在安装软件或绑定银行卡时,无意间开启的免密支付功能,往往会“不打招呼”地产生消费行为,而资金被盗刷后也难以及时发现。
设置了限额保护的“小额免密”功能,看似安全,实则让人放松了警惕。现实中会存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种心理,通过连续的小额扣款从而带来大额损失。还有一些消费者习惯使用简单的支付密码,如“123456”或出生日期等,且不了解“双重认证”“指纹识别”等安全措施,即使面对设置提醒,也常常因为“嫌麻烦”而选择放弃,这无疑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此外,对账习惯不足,当发现“银行卡里的钱少了”,往往时间已经过去很久。
如何让免密支付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同时保障消费者权益?
从外部环境来看,支付平台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在设计和推广免密支付功能时,要充分考虑用户的安全需求,尤其是对于老年用户群体,应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例如,在老年模式下默认关闭免密支付功能,设置明确且易于操作的开通和关闭路径,避免用户在不知情或误操作的情况下开通该功能;同时,加强风险提示,以显著方式告知用户免密支付的风险和可能产生的结果。
从消费者自身而言,要增强风险意识和支付安全意识。在开通手机支付功能、绑定银行卡时,要在详细了解各项功能的使用方法和风险之后谨慎使用;消费者在使用手机支付时,要养成定期查看账单和交易记录的习惯,及时发现异常交易并与支付平台联系;同时,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简单的支付密码,开启手机锁屏密码和支付应用的二次验证功能,为资金安全增加保障。
总而言之,免密支付在为人们带来便捷支付体验的同时,不能以牺牲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为代价。希望通过支付平台的优化改进、消费者风险意识的提升,“免密支付”更方便且安全放心,避免类似老人误购小鸡仔这样的事件再次发生。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见习记者:史佳桐 编辑:云阳 邮箱:fnweb@126.com
相关文章:
5天卖出180万杯 茶百道的“宋朝网红饮品”卖爆了!04-23
“仅退款”将成过去时!多个电商平台集体修改售后规则,商家获得更多自主权04-23
沈阳将建成化工园区“一园一策一图”环境应急管理体系04-23
警惕!很多人开车时都有的习惯,长沙48岁男子因此面瘫!专家指出患病关键……04-22
中国诗酒文化协会副会长熊玉亮提出酒业文化品类运营的创新思维04-22
“刮码”销售,即便是“正品”也侵权!04-22
接了个电话,95万元就没了……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