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生命接力 百城行动”全国第十七站在南京开启。活动同期举办“生命接力先锋队”走进南京鼓楼医院联学联建主题党日暨施予受器官捐献金陵会议。红十字国际学院、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江苏省卫生健康委、江苏省红十字会、江苏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江苏省人体器官获取服务管理中心、南京市人民政府、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南京市红十字会、《中国慈善家》杂志社、北京爱尔公益基金会及南京市各市直部门相关领导,器官移植领域知名专家、南京鼓楼医院党政领导班子与各支部党员代表医务人员代表等近400人出席活动。

全国首例脑死亡器官捐献
25岁鼓医医者诠释人间大爱
器官移植捐献是一项充满爱与希望的伟大事业,每一个器官的捐献都可能为生死边缘挣扎的患者带来重生的希望,也是国家医学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南京鼓楼医院高度重视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专业设置齐全,能够为器官移植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学科支撑。”南京鼓楼医院原院长、终身荣誉教授丁义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1996年,其率领团队完成国内首例背驮式肝移植术;1997年,完成江苏省内首例经典原位肝移植。进入21世纪以来,还先后开展了江苏省内首例肝肾联合移植,完成亚洲首例新辅助放化疗联合肝移植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2017年,开始机器人辅助肝切除,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Laennec入路、以尾状叶为中心、肝静脉优先等的解剖性肝切除理念,推动肝脏外科进入微创化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内地第一位脑死亡的器官捐献人生前也是南京鼓楼医院肝移植协作组成员。丁义涛动情地回忆,2001年,作为药理医生的于璐遭遇严重车祸,在脑死亡之际,其父母想起女儿生前曾多次谈起医院器官移植供需矛盾,也多次谈起那些因缺乏器官无法救治而去世的病人家属的悲痛,于璐父母毅然决定无偿将爱女的器官捐献给亟待救助的患者。于璐不仅是全国首例脑死亡器官捐献者,也是江苏省医务人员捐献器官第一人。“她诠释了我们医务人员对移植工作的艰辛实践,让更多老百姓意识到捐献是一项人间的大爱。”丁义涛说。

记者了解到,该院还组建了专业的器官捐献协调员团队,深入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普及器官捐献知识,消除误解和疑虑。南京鼓楼医院器官捐献协调员高加林2015年加入协调员队伍,这十年来他经历过不少家属从拒绝到犹豫,再到不舍,最终同意捐献的情况。“起初我是按部就班地当工作去做,但如今我也更主动地想要多了解病人的情况和家庭情况,建立良好的信任沟通才能让更多人愿意无私奉献。捐献也是为病人家属提供一个寄托,让一部分生命继续留在这个世界上。”高加林如是说。
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
推动“生命接力”公平公正
记者从江苏省红十字会获悉,截至目前,全省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登记人数为52.7万,人体器官捐献累计1929例;其中,南京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登记人数为7.3万,人体器官捐献累计447例,挽救了1000多名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器官捐献登记人数及捐献完成量位居全省第1位。
“生命接力”离不开器官捐献与移植过程中分配的公平公正。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洪涛介绍,自2012年开始,中国建立起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通过将所有捐献者信息以及需要做移植的器官衰竭的患者信息自动匹配,实现公平公正的器官分配。“系统是把所有的器官分配规则结合政策法规转变成人为不能干预的系统,已经正式写入了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
据悉,“生命接力 百城行动”公益项目由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联合中国市长协会、北京爱尔公益基金会等共同开展,以城市整体为单元,以“生命接力先锋队”党建引领,广泛多形式宣传器官捐献理念,推广器官捐献志愿服务,引导器官捐献志愿登记,探索公益慈善支持机制,促进城市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生命接力先锋队”是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和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联合党支部于2020年7月1日创建的党建工作品牌,旨在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及推动器官捐献事业发展。
活动中,南京鼓楼医院正式加入“生命接力先锋队”党建联盟。同时,该院启动与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服务合作,成立南京鼓楼医院施予受志愿服务队。
通讯员 王春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石伟
相关文章:
辛识平:中柬铁杆友谊历久弥新04-19
黄仁勋已结束中国之行,知情人士称未与DeepSeek会面04-19
48小时内接连到访北京上海,黄仁勋3个月两度访华释放哪些信号04-19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专访:中国消费需求有力推动全球消费模式创新——访英国博柏利大中华区总裁张允馨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