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联播观察丨6万年前的“百科全书”,“记”了些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2:13:00    

2021年,在四川资阳濛溪河流域,一场暴雨袭来,洪水冲垮了河岸,带走了泥沙,一个尘封多年的“盲盒”现身。考古人员奔赴而来,发现一组6万年前“源代码”……

4月24日的《四川新闻联播》关注了资阳濛溪河遗址群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喜讯。老祖先们用石头、骨头、木头描绘一个鲜活的远古社会,形成“百科全书”,每一页都跳动着他们的生存智慧。

第一章“生产卷”,定制硬核“工具人”使用手册。6万年前的濛溪河人具有一套立体的工具制作体系,石、骨、木材质都有,刮削器等硅质岩小石器用来切割动物皮毛,加工修理过刃部的锥形骨器可以精准穿刺……他们对外界资源的认知与利用能力不容小觑。

“生活卷”直接是一本“食谱”。濛溪河人有多爱烧烤?象、鹿、猕猴、鱼、龟、鸟、豪猪等至少30多个种类的动物都上了他们的菜单,甚至还发现了6万年前的花椒,“麻辣鲜香”是不是刻进“四川人”DNA了?“小零嘴”也不落下,核桃、葡萄等坚果、水果也是美味得不止一点点。接骨草、筋骨草见证远古版“神农尝百草”,治疗跌打损伤、舒筋活血,濛溪河人大概是很有心得。

“精神卷”带着一股子神秘气息,濛溪河人在石头、动物骨骼、植物果实上留下不少难以捉摸的“迹象”,有的是刻划,平行的、成组成排的,还有的是直接穿孔,所以他们为啥这样做?考古人员透露,除了狩猎、采集,咱们6万年前的老祖先还开启了“头脑风暴”,或是计数、记事,又或是其它行为,艺术审美的萌芽可能也已产生……总之,在那个时代,他们不仅能力强,思维也是很不简单。

合上“百科全书”,回到6万年后,站在濛溪河遗址前,我们与远古祖先发出同一疑问:如何用有限工具创造无限可能?或许答案不在书页里,而在人类从未停止的探索之路上。

新闻链接:四川新闻联播丨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相关文章:

联播观察丨6万年前的“百科全书”,“记”了些啥?04-25

晚报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04-24

广东10元动物园走红,老板儿子辟谣一天客流五千,多方回应鳄鱼被“收走”04-23

阳泉市城区北大街街道古城社区情系困难家庭,爱心牛奶传递温暖04-23

全国首个!海南出台省级文物保护专项法规→04-21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79)丨中华文明在8000年前就迈开了起源第一步——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韩建业04-21

包头市动物疫控中心圆满完成布病与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专项监测采样工作04-14

刘文锁:“考古学是探险英雄的学科”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