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重走红旗渠丨石板岩镇:太行深处彩绘百里画廊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9:35:00    

红旗渠精神永在

俯瞰石板岩镇(资料图)

石板岩镇:太行深处彩绘百里画廊

——“重走红旗渠 —— 沿着精神之路再出发”系列报道之九

安阳融媒记者 张俊军

沿着“全国最美农村路”林石公路蜿蜒而上,穿过太行隧道,一幅震撼的山水长卷豁然展开:万仞绝壁拔地而起,太行平湖(南谷洞水库)碧波荡漾,露水河两岸赭红色石板房错落有致,别具特色的艺术空间点缀其间,现代与古朴交织。4月初,记者走进林州市石板岩镇。这里并非红旗渠干流途经之地,却是红旗渠精神的另一处沃土。

60年前,石板岩人用扁担挑起了南谷洞水库的建设重任,为红旗渠输送生命之水;今天,这座峡谷小镇赓续红色精神、拥抱绿水青山,在传承与创新中续写振兴篇章。

一渠一库的精神纽带

“红旗渠的水到不了石板岩,但石板岩南谷洞水库的水却最先流进红旗渠。”84岁的石板岩镇西乡坪村原党支部书记王太华说。他既是南谷洞水库的建设者,也是红旗渠的修渠人。他回忆道:“1958年建水库,我们用扁担挑石、推车运土、红薯面窝头果腹,和后来修红旗渠一样艰苦。”

“南谷洞水库是为解决林县人民缺水问题,同时治理露水河水患而修建的一项综合水利工程,并成为红旗渠的补源工程。”石板岩镇镇长王培丽介绍,当年,林县也是举全县之力建设水库,吴祖太曾参加总体设计,任羊成也曾在这里担任爆破除险队队长。南谷洞水库的建设不仅为后来修建红旗渠培养了技术骨干,更锤炼出“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基因。

这座先于红旗渠竣工的水利工程在1962年创造奇迹——当红旗渠总干渠前段尚在攻坚时,南谷洞水库的清水已流到红旗渠分水岭,提前润泽了林县大地。

如今,总库容7750万立方米的南谷洞水库仍每年为红旗渠输水数千万立方米,确保一渠碧水长流。太行平湖游人如织,坝体上的欢声笑语与峡谷中的历史回响交响共鸣。

红色引领的振兴密码

走进石板岩镇郭家庄村南湾自然村,谷文昌生平事迹展展馆静立于山间。从红旗渠畔走出的“四有书记”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谷文昌在东山治沙,家乡人在太行山修渠,都是‘敢教日月换新天’。”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教师曹瑞岩介绍,去年逾40万名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此接受精神洗礼。

“过去修红旗渠、南谷洞水库,都少不了我们这根扁担。”在扁担精神纪念馆内,石板岩供销社主任杨安兴指着一根磨得发亮的扁担说,“传承红色基因,现在我们用这根扁担服务乡村振兴。”

资料图

石板岩供销社将本地生产的特色农产品和名贵中药材进行挑选分类、精细加工,并注册商标,销往全国各地,带领山区群众一起致富;还建成3个旅游服务中心,2个“扁担情”农产品体验店,打造600平方米的旅游纪念品超市,为石板岩镇文旅经济发展添砖加瓦。这里的乡亲们说,供销社是咱的“金扁担”。

绿色山水的共富图景

来到被誉为“画家村”的高家台村,石台上、屋檐下、小溪旁,几乎每一个角落都被写生的学生占领,他们支着画板,笔尖沙沙作响。

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家、学生在高家台村写生(资料图)

“我们这里不大不小、高低错落,刚好能将远处的太行山、近处的石板房等比例‘定格’进同一个取景框,是写生爱好者绝佳创作平台。”石板岩镇写生行业协会会长杨凯介绍,这里在全国的“写生圈”和艺术界都有相当的名气。

最早创办写生基地的村民杨增福从跑校推销到成为石板岩镇写生行业协会副会长,其父杨文生更蜕变为“农民画家”。“当年去推销,带的是窝头,住的是桥洞,满脑子想着要做成事,靠的就是红旗渠精神。”杨增福说。

“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畔每个村庄脱贫致富的法宝。”高家台村党支部书记张海根介绍,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八大美院,还有全国其他200余所高校想在该村设立写生基地。过去因为穷,外出都不敢说自己是石板岩的,今天自信地说出石板岩,总会有两句话等着我们:“好地方!”“有钱!”

高家台村是石板镇岩众多写生村落的代表。被誉为“百里画廊”的石板岩镇,依托资源优势全域发展美术写生基地产业,已成为全国闻名的“中国画谷”,让绿水青山变成“幸福靠山”。

文旅融合的典范样本

“我们的民宿有个响亮而温馨的名字——‘红旗渠人家’。”在石家湾村民宿“桃花雅居”内,创办人宋海鸥边整理着房间的特色书吧边说,“我们将过去村民居住的普通石板房,在保留其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改造为现代化的时尚民宿,并成为安阳市精心打造的‘红旗渠人家’精品民宿之一。现在客源不愁,旅游旺季还总是一房难求。”

在石板岩,乡村变景区、民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百姓的金山银山。石板岩镇率先探索“艺术介入乡村”模式,提升特色民宿248家,其中27家入选“红旗渠人家”民宿品牌;建成东方美术馆、新宇美术馆、太行山美术馆、太行光影艺术秀、太行记忆非遗展馆等5个艺术空间,开发太行崖柏木雕、石板岩画、艺术剪纸等非遗文创产品26类;创新“农民变模特、粮仓变画廊、山货变艺术品”的乡村振兴实践,带动全镇95%以上农户参与文旅产业链。一幅业旺、村美、民富、人和的乡村振兴画卷已呈现在眼前。

全国特色小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全国十大最美民居、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公路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纷至沓来。“2024年,石板岩镇接待游客与写生师生突破700万人次,文旅综合收入达17亿元。”石板岩镇镇长王培丽说,“我们正全力创建‘中国画谷’品牌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太行山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样本。”

已近黄昏、日照金山,山的那一边,奔流的红旗渠水泛起露水河的浪花,而石板岩峡谷中,新一代奋斗者已接过精神火炬。从南谷洞水库的碧波到林虑山巅的伞花,这片土地用60年印证:只要精神不褪色,发展的长河永远澎湃向前。

采访期间,张海根讲起一位写生的学生曾问他:“这么美的地方,我都舍不得走,当年修红旗渠有那么苦?”他答:“没有当年的苦,哪有现在的甜!可能我们不需要再吃那样的苦了,但精神永远在。”或许,这就是重走红旗渠的意义——在新时代的答卷上,我们依然需要这样的精神刻度。

(来源:安阳融媒《安阳日报》)

相关文章: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河北省各部门各单位扎实开展学习教育04-16

杭州余杭:“全民和美日”助推美丽乡村风貌焕新04-15

《劳模纪录工程》栏目周年成果总结暨创新交流会召开04-15

联播观察丨大哥们嘴太严?原来“打鸟”这么上头!04-15

多渠道做强“花经济”,绽放观山湖区乡村振兴新活力!04-14

阜阳:颍淮大地上的“丰收故事”04-14

柳林县科学技术协会为春耕备耕提供科技支撑04-14

重走红旗渠丨石板岩镇:太行深处彩绘百里画廊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