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开红胜火,南疆热土埋忠魂。3月25日至27日,贵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组织烈士亲属代表,奔赴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南山、匠止、靖西烈士陵园开展祭扫缅怀活动。当G3575次列车从贵阳北站驶出,窗外春色正浓,将跨越46载的思念与告慰化作无声春息。
缅怀:山河有泪 英魂不朽
3月26日9时30分,在广西龙州烈士陵园祭扫烈士仪式现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晓渝致辞后,缓步上前,仔细整理花篮缎带,表达对英雄烈士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2月17日是个特殊的日子,无数年轻的生命血染沙场,为国捐躯,长眠在边境的烈士陵园,为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幸福与安康,你们付出年轻的生命……”李建国烈士的姐姐李兰芬作为烈属代表现场发言。

在龙州烈士陵园,一面烈士英名墙引人注目,墙上镌刻着332位失踪烈士的名字,英名墙下摆满了黄白相间的菊花。
李兰芬、李兰萍姐妹俩指着5排17号的方向喊道:“建国,我们来看你了。”
1979年3月12日,李建国烈士所在部队在完成作战任务后奉命回撤。不料,此时突遭敌人包围,枪炮声、喊杀声响彻山谷,一场惊心动魄的突围之战打响。
面对敌人,指战员们毫无惧色,有人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有人宁死不屈,纵身跳下悬崖壮烈牺牲,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对祖国的忠诚。

李建国烈士,1979年1月入伍,曾是机枪班副班长,1979年3月13日牺牲,生命定格在永远的20岁。哥哥牺牲七个月后,三妹李兰萍循着他的足迹参军,从军21载,用青春续写忠诚。
5排26号,是李建国的战友杨佑来,杨佑来烈士姐姐杨有兰在英名墙前为弟弟擦拭照片,寄托哀思。

山河有泪,英魂不朽。龙州烈士陵园安葬的烈士,牺牲时年龄最大的51岁,最小的仅17岁,其中有67位贵州籍烈士在此安眠。
奔赴:千里追思 礼敬忠魂
3月26日12时,车行至凭祥市,“南疆国门”的大字映入眼帘,走进凭祥南山烈士陵园,松柏掩映,庄严肃穆。这是贵州省异地祭扫团走进广西的第三个烈士陵园。

在陵园内烈士雕像前,举行了向烈士敬献花篮仪式。雕像后面是烈士墓区,有32名贵州籍烈士在此安葬。
“二哥是舟桥连的排长,打到一个山头,为解救战友,壮烈牺牲。他走时,我才14岁,为完成哥哥遗志,我接过哥哥的钢枪,1979年入伍,在广东揭阳市当了3年卫生兵。”谢桂凤说,她的丈夫与哥哥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龙里县60岁谢桂凤快步走到14排12号谢登科烈士墓前,把家乡的腌肉、香肠摆放在墓碑前,她年年都来祭奠哥哥,但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是她第一次参加由省级层面组织的异地祭扫活动。
“这次参加祭扫,感受到组织的用心。”谢桂凤的话语道出了烈属们的共同心声。
在南山烈士陵园,正好碰见黔南州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孙博和烈属交谈,他提前半月来到广西对接祭扫工作,据他介绍,在南山烈士陵园安葬的贵州籍烈士大多数来自黔南和黔东南。

据凭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陆良甫介绍:“截至3月25日,南山烈士陵园今年已迎来344批次、超1万人次前来瞻仰的社会各界人士。”
祭扫之路,亦是致敬之路。为做好此次烈士亲属异地祭扫服务保障,贵州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提前谋划,派出工作组前往广西,和烈士陵园保护单位沟通协调,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晓渝率队赴桂,协调车辆、食宿、医疗全程保障,安排10人的服务团队随行,其中包含一名医生和护士。
祭扫期间,各祭扫组每到一处烈士陵园,都举行庄严肃穆的敬献花篮仪式,并为未能前往异地祭扫的烈士亲属代祭扫,寄托哀思。工作人员逐一擦拭烈士墓碑、敬献鲜花、行鞠躬礼,跨越千里来为烈士扫墓,是对烈士的追思和怀念,更是一场全民崇尚英雄的精神接力。
传承:血脉赓续 精神永驻
3月26日14时50分,在凭祥匠止烈士陵园,63岁的李怀炳从背包里拿出家乡锦屏的老酒、卤鸡、汤圆,摆放在李怀生烈士的墓碑前,和哥哥说着家事:“哥,我现在不去打工了,以后有时间常来看你!”
李怀生烈士是锦屏县人,1979年1月入伍,53561部队战士,1979年3月3日牺牲,终年19岁,荣立一等功。

李怀生烈士墓碑上,即将新添一张烈士彩色照片,这是弟弟李怀炳在心上挂念了多年的事,祭扫当日,黔桂两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现场办公,将帮他给哥哥把照片补上。
时隔35年,再次来,李怀炳两鬓花白,他帮哥哥擦掉墓碑上的浮尘,与长眠的哥哥拍了一张合影。
而在另一处墓前,在南山烈士陵园祭扫后的潘文珍,在田仁华烈士墓碑前献花,田仁华烈士的妹妹田仁荣和潘文珍是战友,听说她这次要来广西祭扫,特意托她代祭扫。
陵园里,一座座墓碑上红五角星熠熠发光,一面面鲜艳的红旗迎风招展,一枝枝菊花寄托着烈士亲人的深深怀念。
贵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连续两年组织异地祭扫,彰显对烈属的深切关怀。提前派专人对接、团队全程陪护、落实优待政策,每个细节都在诉说:丰碑常在,英魂永驻。
英烈精神,在代代传承中化作守护山河的永恒力量。在南山烈士陵园,南山实验学校450名六年级学生将白花轻轻放在烈士墓前,11岁的梁梓盼说:“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奉献青春的革命理想那么崇高。”
青山不语,英气长存。南疆的木棉花愈发鲜红,祭扫者离去的背影渐行渐远,而烈士陵园里的五角星,依然闪耀着忠诚的光芒。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韵
一审 方勇
二审 田洋
三审 欧阳海南
相关文章:
还有20分钟闭馆 市民就被“大声驱离”04-15
卢新华当选桂林市市长04-12
梅沙街道退役军人红星志愿服务队开展环保主题户外健身活动04-11
湖北监利农商银行开展清明祭扫主题活动04-08
200余名退役老兵集体宣誓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