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持续高温致皮肤科就诊激增!防晒不当还增加患癌风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2 19:54:00    

申城持续高温,皮肤科门诊迎来就诊高峰。上海某三甲医院数据显示,自6月以来,光过敏性皮肤病就诊量激增40%。有的患者海边旅游归来后,发现自己的颈部、手臂出现大片状红斑肿胀伴灼痛,原以为是过敏,经检查后被确诊为典型的日光性皮炎,这正是当下常见高发的皮肤疾病。

日光性皮炎又被称为日晒伤,这是皮肤暴露部位(如面部、颈部、手臂等)因过量紫外线照射引发的急性光毒性反应。该疾病的主要表现为:初期出现红斑、肿胀等,严重时会产生水疱,后期可能出现脱屑、色素沉着伴随灼痛或瘙痒感等。若不及时防护和治疗,不仅会损伤皮肤屏障,还可能增加皮肤癌的发病风险。

三类人群易患日光性皮炎

皮肤为什么会被晒伤?

首先,紫外线是皮肤晒伤的根本原因,紫外线根据波长可分为三种(UVC、UVB、UVA),日晒伤的影响主要来源于UVB及UVA,穿透表皮层直接损伤角质形成细胞DNA,引发急性红斑。

其次是因为光毒性反应,这是因药物引发的皮肤对紫外线异常敏感的现象,如沙星类、某些抗癌药、四环素类药物等均可引起光毒性反应。

此外,因运动或高温引起出汗会增加皮肤的水合作用,导致皮肤表面的反射和紫外线散射减少,皮肤对阳光的耐受性会逐渐变差,进而容易引发日光性皮炎。

哪些人更容易患上日光性皮炎?

浅肤色者:对紫外线更敏感,发病时症状往往更严重。研究表明,深色皮肤类型的人因皮肤较高的黑色素含量而具有更好的光保护作用。

肥胖人群(BMI≥30):肥胖会影响皮肤的生物学特性。肥胖人群通常较少进行户外活动,间歇性的强烈日晒更容易晒伤皮肤。

儿童:皮肤比成人更薄、含水量高、角质层较薄,防御能力较弱,导致紫外线穿透更深,会增加晒伤风险。研究表明,晒伤频率高会增加黑色素瘤、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风险。儿童时期更应做好防晒,否则会增加后续罹患皮肤癌的风险。

三级防护抵挡阳光暴晒

首先是物理防护,主要通过反射和散射提供保护。

衣物是有效的防晒工具,能够显著阻挡紫外线,防晒衣、深色衣物、深色密织面料等效果更佳,棉T恤SPF(防晒指数)约5到9,牛仔布的SPF可达50。另外,宽边帽、墨镜和防晒伞的组合也是不错的选择,宽边帽子帽檐大于7.5厘米能有效保护面部和颈部。高质量且覆盖范围大的太阳镜可吸收99%至100%的紫外线,保护眼睛及眼周肌肤。内层为黑色的胶伞能有效防紫外线反射。

其次是环境防护,在户外时尽量站在树荫、建筑阴影处及有遮阳棚的地方,可阻挡60%以上的紫外线,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最强,尽量避免外出。

再次是化学防护,防晒霜包含有机及无机两种成分,防晒效果受成分、应用量、重新涂抹的频率及使用者肤质等影响,全脸大约需要1元硬币大小的用量,全身需要30毫升/次,2小时到3小时左右就要重复涂抹一次,尤其是旅游、游泳及出汗后,更要及时涂抹防晒霜,要覆盖所有暴露部位,勿遗漏耳后、颈后、手背、脚背等部位。

较高防晒系数的防晒霜可有效减少皮肤的DNA损伤并增强保护。SPF100的防晒霜可以在长时间日晒后将晒伤减少约73%,SPF30的防晒霜大约可减少53%;化妆品亦能提供SPF3至4的防护。儿童建议选择无刺激和无香料的防晒霜,敏感肌优先选择含氧化锌、二氧化钛等成分的物理防晒霜。

晒后急救,冷敷降温

晒伤后该怎么办?常规疗法主要包括局部和系统疗法。晒伤处局部冷敷降温,用冷水湿敷20分钟(勿用冰直接接触,避免冻伤)缓解灼痛;可以涂抹含表皮生长因子的修复霜保湿,避免抓挠。皮肤红肿严重时,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药膏(如地奈德乳膏),口服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片)或激素药物(如醋酸泼尼松龙片);如有水疱不要自行挑破,需由专业人员处理,并使用含磺胺嘧啶银的湿性敷料保护以防感染;新型疗法包括高压氧疗法、光动力疗法等。

防晒也不能过度。日常生活中,应正确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预防缺钙。选择安全日晒时段(上午10点前或者下午4点后),避开紫外线最强的时段,此时紫外线中的UVB可促进维生素D合成,会导致皮肤老化和晒黑的UVA强度较低,对敏感皮肤更友好。

敏感肌每次日晒时间达5分钟到15分钟即可,只要皮肤接触阳光就会启动维生素D合成,若晒太阳后皮肤出现轻微发红,下次需缩短时间。避免暴晒面部、颈部等易敏感部位,可暴露手臂、手背、小腿等皮肤相对耐受的区域。日晒时无须完全裸露,可穿着薄款长袖的棉质衣物,既能减少直接刺激又不影响维生素D合成。

另外,有很多人认为阴天无须防晒。其实,阴天的紫外线强度仍为晴天的80%,同样能够穿透云层,也能晒伤皮肤,出行前可以关注紫外线指数,在阴天也要适度做好防晒。

很多喜欢小麦肤色的人群会选择“室内美黑”,其通过人工设备模拟阳光紫外线,包括日光浴床、晒灯等,使皮肤变黑。世界卫生组织将美黑设备列为1类致癌物,使用一次患黑色素瘤风险增加20%,可致胶原蛋白断裂,引发皱纹、色斑加速、光老化等损伤。

总的来说,日光性皮炎是紫外线对皮肤的急性灼伤反应,科学防晒需贯穿“躲避-遮挡-防护”三级防线。高危人群应优先采取物理屏障防护,晒伤后24小时分级处理可最大限度减少后遗症。切记,防晒不仅为美观,更是降低皮肤癌发生率的必修课——十年后健康的皮肤,始于今日对每一寸阳光的谨慎以待。

(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相关文章:

持续高温致皮肤科就诊激增!防晒不当还增加患癌风险08-12

身体出现5个信号,说明血糖超标!07-21

“终身携带,无药可治” 女子KTV唱歌感染病毒!07-01

“日光之城·乐唱林卡荟”第二季启幕 共谱西藏文旅融合新篇05-02

康隆达2025年一季度业绩强劲增长 双轮驱动战略成效凸显04-30

湖南近10年无新增急性血吸虫病感染报告 如何预防专家支招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