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今日小满:桑茂蚕忙缀华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07:38:00    

【来源:科技日报】

5月21日迎来小满节气,夏季炎热初显。此时江南桑蚕正忙,蚕虫“上山”结茧,节后收茧缫丝,蚕户们开始过“祈蚕节”,并举办“扫蚕花地”“供蚕神像”“逛蚕花会”“祛蚕祟”等民俗活动,串联起一条鲜明的蚕桑生活时间轴。

700年前的时尚单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蚕桑业的国家,蚕桑文化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的丝绸记忆,也凝结着历经千年革新的高超纺织技艺。这件南宋黄昇墓出土的紫褐色罗印金彩绘花边单衣,堪为其中的翘楚。此单衣用纱罗制作而成,是中国丝绸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罗”的生产工艺复杂,织造难度很大,代表着南宋丝绸生产的最高水平。这件单衣以宋代最常见的二经绞素罗织物制成,轻薄通透,灵动飘逸。襟缘最外侧采用印金填彩工艺,其内两条为彩绘,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是700多年前宋代贵族妇女竞相追逐的时尚单品。

摇曳多姿的图案设计、增色添香的“印金”工艺、“真若烟雾”的织物材质,这样精美的服饰凝结的是无数蚕农的辛劳。正如张俞《蚕妇》诗曰:“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质地轻薄的紫褐色罗印金彩绘花边单衣在地下埋藏了近800年,由于地下水的浸泡,加上尸体分解物、细菌等微生物的侵蚀,自出土后的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处于“病危”的状态,出土后丧失了基本的机械强度,严重糟朽,一触即碎,只能静静地沉睡在库房里,无法对公众进行展示。

为了让这件沉睡的历史瑰宝重新焕发光彩,中国丝绸博物馆的文保团队开启了一场科技与匠心的“拯救行动”。研究人员通过分子层面的深入分析,找到了单

“同源加固”技术有何奥秘?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蚕丝蛋白的水解产物丝肽或蚕丝的基本结构单元氨基酸,在接枝助剂的帮助下,对脆弱丝织品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有效的接枝加固。由于加固材料(丝蛋白、氨基酸)和加固对象(脆弱丝织品)具有同源性和亲和性,这不仅符合文物保护的原则,还避免了其他高分子加固方法可能带来的材料老化问题,消除了文物安全隐患。

经过加固,脆弱丝织品的拉伸

如今,这件单衣在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展厅中光彩照人,向观众诉说着南宋贵族妇女的时尚生活,以及背后波澜壮阔的海上丝绸之路故事。

科技与匠心交织

让沉睡的文明再度绽放

蚕丝吐尽芳华

织就千年锦绣

终成世间华彩

万物小得盈满

文明生生不息

来源:科技日报

设计:杨凯

记者:李梦一

资料: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

学术支持: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

编辑:王宇

审核:张爽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今日小满:桑茂蚕忙缀华裳05-21

隐姓埋名53年!“夏蓉”的身份,终于揭晓!05-20

国宝文物归国,外交部:事实证明中美平等对话合作可以互利共赢05-19

我国启动算力互联网试验网建设 已标识499个算力资源池05-19

左手免费午餐右手花开岭 邓飞14年公益之路的中国贡献05-19

中国优质绿色产能助力世界能源转型05-19

美学者:美国应尽早认清自身积弊 与中国合作谋求共赢05-18

新华时评|芯片新规——美国低估了中国,高估了自己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