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7岁时因意外失去右手,40余年来他用一只手躬耕田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传奇(引题)
谢安云:单手农人撑起一片天(主题)
桂林日报记者秦丽云 通讯员邓琳
时下,春光正好,农事正忙。在全州县龙水镇桥渡村,今年68岁的农民谢安云在忙着春耕春种。与别人不同的是,他仅靠一只左手忙农事。因27岁那年的一场意外,谢安云失去了右手。过去40余年来,他靠着一只手在田园持续奋斗,不仅养活了一家人,还成了当地的致富带头人,更干出了一番红火事业。

站在挂满沃柑的果树旁,谢安云笑容灿烂。桂林日报记者秦丽云 摄
近日,记者来到桥渡村,采访这位平凡又令人敬佩的“单手农人”。
一场意外 他成了“单手农人”

谢安云用左手和残疾的右手配合,切削用于金槐高接换种的接穗。 桂林日报记者秦丽云 摄
年轻时的谢安云走南闯北,种过田、耕过地,还参与了当地的水库修建事宜。1984年,27岁的谢安云因一场意外事故,失去了右手。
“那时,我家大女儿才半岁,一家人主要靠我养活。”谢安云说,事情发生后,为了治疗,几乎耗光了全家所有的积蓄。尽管如此,却依然无法留住一只健全的右手。
意外发生后,谢安云也曾短暂低迷过。不过,现实情况容不得他怨天尤人。很快,他调整好心态,不仅继续扛起家里顶梁柱的重担,还不断安慰陷入痛苦和担忧的家人。
没了右手,还能干什么?几番考虑后,谢安云和妻子决定:承包村里的果园,管护桃树和梨树。
“失去一只手,我还有一只手!”谢安云开始练习用左手干各种农活。单手锄草、挖地,他干得比人家慢,但是他一边干一边摸索技巧,慢慢地把速度追了上来。没有右手,他就更加注重种植技术。为此,他买来各种水果种植管护的书籍自学。同时,他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向周围有经验的种植户取长补短。
科学种植,科学管护,让谢安云很快尝到了甜头。1984年他们承包的那片村里人都不看好的果园,在1985年硕果累累。当年,谢安云夫妇靠着卖自己种植的桃子和梨子,收入高达1万元,成了当时四邻八乡少有的“万元户”。
单手不仅能干农活,还能干好农活。接下来的10多年,谢安云和妻子又到全州县其他几个地方,承包了几处果园,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种植能手。
敢闯敢干 他用单手撑起一片天
见到谢安云时,他正在自家的金槐地里忙着高接换种事宜。高接换种,是在金槐原有老品种的骨干枝上嫁接优良品种,是一种快速更新品种的方法。这种高难度的操作,普通金槐种植户一般“吃不消”,谢安云却对此项技术非常“拿手”。只见他蹲下身子,把刀片放在右膝盖上,残缺的右前臂紧紧地压在刀片上。接着,他左手拿着约莫1寸长的接穗,对准刀片削尖。再接着,他站直身子,在老树骨干枝上用刀切一个口子,把接穗放入其中,再用胶布封口,并缠绕封紧。动作麻溜一气呵成,让站在一旁的全州县科技局农业指导专家都忍不住连声称赞。
“别人几分钟才搞一个(高接换种),我一分钟能搞好几个。”说起自己单手操作的速度,谢安云脸上的皱纹全部舒展开来,语气中满是自豪。
如此“硬功夫”的练就,是谢安云敢闯敢干、实干肯干得来的。
20世纪90年代,谢安云在种植果树的同时尝试搞苗木种植。苗木种植与管护过程中,嫁接是必备技能。为此,他继续发扬爱钻研、肯实践的精神,苦学嫁接技术。事业红火时,他曾同时管理好几个苗木种植园,嫁接技术受到众多同行称赞。不过,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他放弃了苗木种植生意,并于1999年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农场。
经营农场,并非易事。承包荒山,开荒耕地就是一项大工程。“不要怕难,只要肯干,一只手也能干!”谢安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买来拖拉机、旋耕机等,把承包的100多亩荒山开辟成几个片区,接连种下了全州蜜梨、沃柑、金槐和柚子等品种。
在谢安云打造的“万乡河家庭农场”,记者看到了一大片刚刚做完高接换种的金槐树,还有果子挂满枝头的沃柑大棚,以及地上长得青葱翠绿的各色时令蔬菜。
“现在,我这个家庭农场面积有200亩左右,去年收入约40万元。”谈起收获,谢安云继续舒展开了脸上的皱纹。
2000年,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谢安云荣获“全区残疾人自强模范”荣誉称号。熟悉谢安云的全州县科技局科技特派员蒋士宋说,谢安云吃苦耐劳、敢闯敢干、顽强拼搏,用一只手撑起了一片天,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传奇,激励了当地一大批农民朋友奋发图强。
几经磨难 他仍坚持奋斗前行
生活,从来都是苦乐参半。性格开朗、豪迈的谢安云,在躬耕田园的奋斗之路上,其实吃了不少苦。
2015年,谢安云和妻子精心管护的120多亩全州蜜梨,由于受到附近一家非法炼油厂的污染影响,果树全部枯死,直接损失超100万元。此前,为了种好全州蜜梨,他几经摸索,尝试利用上百年的老梨树通过上百次的培育进行嫁接改良。不料,探索成功,却因梨树受到污染而无法品尝劳动果实,而且损失惨重。
63岁时,因病卧床4年的妻子不幸辞世,谢安云失去了那个一直默默支持他的贴心伴侣。
笑对坎坷、奋斗前行,一直是这位单手农人直面生活的姿态。老伴去世后,他没有跟着儿女们去外地生活,而是选择独守农场。依然敢闯敢干的他,3年前在镇上率先种植福建特色产品三红蜜柚。他说,时代在进步,市场在变化,即使作为农民,也要跟着变,跟着前进。
40多年持续奋斗,谢安云在乡亲们眼中,已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农民,还是一位热心肠的致富带头人。在打理农场的过程中,凡是前来务工的村民,谢安云都会教他们果树管护技术。每年春季,在管护好自家金槐的同时,他经常受邀前往全州县各个乡镇帮助种植户进行金槐高接换种工作。为了帮种植户抢抓农时,他早出晚归也毫无怨言。
对今年的打算,谢安云侃侃而谈。他说,他计划今年不仅要把金槐种得更高产,而且要把沃柑嫁接改良新品种,争取错峰挂果和销售。此外,新的农机设备也得跟上……在他的话语和笑容里,记者看不到一个已近古稀之年的老人的疲态,而是一个如年轻人般干劲十足、信心满满的“干事业的人”的形象。
记者问谢安云,年纪大了,为何不跟儿女们在一起享福,反倒还这么劳累。他的回答很简单:“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干呢,要干到干不动为止。”
在抖音上,谢安云给自己取名“自强自信”。他说,生活的意外,让他少了一只手。但是,家人的支持、自身的努力,让他依然活得很精彩。回顾这一路的风雨历程,他说,他会继续奋斗下去。
来源:桂林日报
相关文章:
这份出行安全指南请收好04-12
【寿光】“新农人”玩转直播“新农活”——寿光以电商为引擎,拓宽乡村振兴新路径04-11
谢安云:单手农人撑起一片天04-08
专访|洪中关系持续深化 合作潜力巨大——访洪都拉斯外长雷纳04-07
今天不能问好?假的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