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讯(记者马路、邢云)“把地托管给村集体合作社之后,省心又省力,还有租金和分红,这事儿真不错!”武强县蔡留贯村村民杨文柱将自家7亩多地托管给村集体合作社后,和爱人到外地打工,两人每月收入1万多元,实现了“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这是武强县试点推行农村承包“小田变大田”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今年3月以来,衡水市启动“微改革微创新”提质扩面行动,在市级层面16项改革事项基础上,各县(市、区)立足实际开展首创性探索,新实施109项改革,覆盖营商环境、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多领域,125项“微改革微创新”事项正以精准滴灌方式促发展惠民生。
故城县创新推出校园餐一体化平台,覆盖全县28所公办中小学校食堂;武邑县为各小区配备便携式挪车器;景县“社区公益大讲堂”招募志愿者讲师72人,举办活动400余节次,惠及8000余人次;桃城区创新开展“文明家风润桃城”活动,通过“讲、展、演、树、评”五种形式,培育良好家风……这些“关键小事”的不断落地,不仅带来局部突破,更促进了民生改善与治理水平的提升,为全市基层治理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同时,改革领域从民生服务向多领域协同拓展。营商环境方面,该市推出“不动产登记+企业贷款审批集成办”,阜城县推行“首席品牌官”制度助力企业升级。基层治理方面,故城县“积分制”治理激发村民参与热情,枣强县“红色居民议事会”解决居民身边事,饶阳县创新AI赋能实施人民调解五“智”工作法提升效率。民生服务更贴心,“学驾一件事”实现报名、体检、考试“一网通办”;49个“湖小苗”爱心社帮扶473名留守儿童;深州市“手机变砝码”专项活动维护消费公平。乡村振兴与生态环保领域,武强县科技小院赋能农业转型,滨湖新区自然生态教育进课堂增强青少年环保意识。
改什么,群众说了算;怎么改,数据来说话。该市坚持靶向攻坚,通过大数据分析与民意征集和基层调研,针对群众关心的问题推出一系列暖心举措:创新发展机制扶持壮大民间剧团,让民间剧团重新焕发活力;建设示范性老年助餐食堂,让银发群体吃得放心又安全;“数据+”赋能筑牢反诈防护网,全力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为重点人群安装烟感报警器,重点关注困难群众的居家消防安全;举办中医药文化夜市,进一步普及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创新举办健康减重大赛,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实施集采药品进定点药店改革,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买到质优价廉的集采药品;等等。
目前,衡水市125项“微改革微创新”事项持续落地,从聚焦“一事一策”破题,到构建“一类问题系统解决”长效机制,一项项“微改革微创新”如星火汇聚,不断释放驱动发展的新动能。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相关文章: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河北:全产业链发力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加速跑”07-07
强降雨袭川!多地紧急转移安置群众,对河道等重点区域24小时监测07-04
今宛快评丨凝聚风雨同舟的力量07-04
高碑店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设立07-04
小窗口成连心桥:这个微信群织就暖心服务网07-01
驿城区:加强党建引领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