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鼎,三个字
它不但凭“颜值”出圈
还用实力证明“一字千金”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太保鼎
它是“梁山七器”之一
自带“传奇”经历
太保鼎“诞生”于西周
清代时,被列为“梁山七器”之一

“梁山七器”是啥?
清道光年间,有一位山东学者杨铎
在他的《函青阁金石记》中提到
“济宁钟养田(衍培)近在寿张梁山下得古器七种:鼎三、彝一、盉一、尊一、甗一,此其一也,鲁公鼎、牺尊二器、已归曲阜孔庙。”
意思是,济宁人钟养田最近在梁山获得7件古器
这7件古器便被称作“梁山七器”

在另一本记载鲁西南地区
金石铭文的《济州金石志》中
也有类似记载
《济州金石志》成书于道光二十三年(1845)
据此推测,至迟在道光二十三年
“梁山七器”就已经“现身”并被人所知

“梁山七器”被发现后
由于时局动荡多有遗失
只有太保鼎被完整保存下来
且流传有序
是如今唯一一件
收藏在国内博物馆的“梁山七器”
堪称国之瑰宝
“窈窕淑鼎”
太保鼎堪称鼎界“颜值担当”

太保鼎鼎身不大,四足修长
整个器物重心较高
堪称“窈窕淑鼎”

太保鼎口上铸有双立耳
耳上浮雕双兽
这种灵兽形象在商代鼎中并没有
据研究,商代鼎耳大多是简易花纹
从西周开始
花纹开始发生变化
很多抽象的东西变得具象
因此出现了各种灵兽形象

太保鼎腹部四面装饰蕉叶纹和饕餮纹
四角有扉棱
据研究,与同期的鼎相比
太保鼎的花纹更精美
是经过进一步艺术加工和夸张处理的成果

而且,太保鼎柱足上装饰的扉棱
和柱足中部装饰的圆盘
在商周青铜器中也极为罕见

太保鼎可以说是“细节满分”
不愧是鼎中“颜值担当”
真·一字千金
3字铭文 信息量极大
鼎最初是先民所用炊具
类似今天人们使用的铁锅
大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出现青铜器
并被纳入礼制范畴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由于商周时期的文献记载很少
铭文便成了重要的研究资料
可谓“一字千金”

太保鼎腹内铸有“大保铸”3字铭文
“大”为通假字,即“太”
“大保”即“太保”,是一种官职
负责监护与辅弼国君
《尚书·君奭》中记载
“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
《史记·燕召公世家》中记载
“召公奭(shì)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於北燕。”
因此专家推测
太保鼎为西周成王重臣召公奭(shì)所铸造

“大保”二字明确了器物的“身世”
而“铸”字更有“时代特征”

据专家研究
这里的“铸”字上半部分为金文“鬲”字
是商晚期到西周早期的写法
到西周中期,“鬲”字的写法已经变样
因此这个细节不但反映出中国文字的演变
还透露了太保鼎的产生时代
在几代人的保护下
太保鼎得以跨越时空
继续向我们讲述专属于西周的故事

来源丨央视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省级名单公示,济宁多种美食上榜04-14
极端大风中,中国太保两小时完成首笔赔付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