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隐姓埋名53年!“夏蓉”的身份,终于揭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14:57:00    

你知道“夏蓉”是谁吗?


  当然,也有重名的可能性,但本文所说的夏蓉,绝不是你身边的那个“夏蓉”。


  你不知道他是谁。但这并不奇怪,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本文能为你提供的唯一线索,也只有这本书了。


  1961年,我国第一部原子核理论专著——《原子核理论讲义》出版。



  这本教材的作者,就是夏蓉。


  奇怪的是,当初在教育圈、出版圈,谁也没听说过这本书的作者:夏蓉。



  在之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这一直是个谜一样的名字。


  直到2014年,这本讲义再版时,作者的身份才被首次披露。



  原来,这本教材的作者,是理论物理学家杨立铭,和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的于敏。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核物理学家张宗烨,是于敏的学生。她记得,那年夏天,成都的讲习班结束后,出版社把杨立铭和于敏的讲稿合在一起,编成了教材。


理论物理学家杨立铭


  如今,已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张宗烨,仍然记得60多年前,自己求学时,这本讲义对自己的启发。



  “那时候我们也有不少从国外进口的书,我个人觉得是,人家封锁是一部分(原因) ,但是也有我们原来的基础太差,真正看明白的是于敏,所以于敏看明白了这书,写出来,对我们很有帮助。”张宗烨说。



  可以想见,在核理论书籍稀缺的年代,这本专为中国学生编写的教材,有多么及时和重要。不过,在出版前夕,关于作者的署名却出现了一个难题。


  此时,于敏被邀请加入国家关于氢弹研究的科学工程。一旦进入这项工程,他必须隐姓埋名,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




  最终,和无数投身这项伟大事业的人们一样,于敏选择隐去个人的名字。


  而这本讲义,因为诞生于成都的暑期讲习班,因此取“夏日蓉城”之意,在作者一栏署名“夏蓉”。



  此后,于敏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国防科研工作之中。


  1967年6月17日,中国的第一枚氢弹试爆成功,于敏也被后人誉为“中国氢弹之父”。



  这本《原子核理论讲义》,是于敏唯一公开出版的著作。


  它不仅记录了中国人最早对原子核理论的探索,也记录了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无数位沉默的无名英雄。


来源:CCTV纪录

相关文章:

隐姓埋名53年!“夏蓉”的身份,终于揭晓!05-20

国宝文物归国,外交部:事实证明中美平等对话合作可以互利共赢05-19

我国启动算力互联网试验网建设 已标识499个算力资源池05-19

左手免费午餐右手花开岭 邓飞14年公益之路的中国贡献05-19

中国优质绿色产能助力世界能源转型05-19

美学者:美国应尽早认清自身积弊 与中国合作谋求共赢05-18

新华时评|芯片新规——美国低估了中国,高估了自己05-17

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开盘涨0.74%,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期货涨0.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