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有言:“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简单理解起来,便是重为轻的根本,静是躁的主宰。那如何真正理解这句《道德经》箴言呢?
如果我们以一棵树为例,也许就更容易理解。一棵树,其根部最为重要。不管这棵树经历多少风吹雨打,只要根还在,就依然有很大的可能存活下去,并慢慢开枝散叶。但如果将这棵树连根拔起,那这棵树的命运就只有死亡。同样,静是躁的主宰。如果树根稳固,则整个树干都处于静止状态,而枝叶在风雨中则处于躁动的境地。孰轻孰重,相信大家已经有了明确的判断。

现代社会,很多人都处于烦躁之中,这就是本末倒置的结果。静为本,躁为末。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内心深处感受到安静,那就是稳定根本的表现。但真正做到如此的人,还是少数,正因如此,焦虑、紧张、压力、失眠等问题才在我们的生活中大面积出现。
如何才能有效改变这些症状,让生活更美好呢?唯有静。《道德经》言:“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简单说来,就是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坚守生活清静坚守。当万物都蓬勃生长时,我从中领悟世间的道理。
为什么一个人要保持“静”呢?除了以静为本之外,从脑科学的角度而言,静也是让人大脑获得良好休息的方式。人的大脑虽然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其消耗的能量却很惊人,能达到人体总消耗能量的20%-25%。人保持静的状态,是降低大脑能量消耗,保持精力旺盛的重要方式。在精力旺盛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够做更多的事情,做事也才能更有积极性和热情。

另外,静还能生慧。佛家说“静能生慧,慧能生智。”《昭德新编》也说:“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心静的人,能够保持高度的专注,其洞察力也更强,因而不会被外在的繁杂世界所影响。
如果在生活中,你遇到了一个看着很睿智,但又很安静的人,试着向他请教,说不定,他就是因静生慧的人。

相关文章:
考公上岸后,表妹想举报我最新章节列表_考公上岸后,表妹想举报我全文免费阅读(晓晓林玥)07-30
不祥的婶婶(南笙贺轩)最新章节_不祥的婶婶全文阅读07-29
南因邪修最新章节列表_南因邪修全文免费阅读(楚烨主包)07-29
全本火灾现场,妻子先救破布娃娃(林哲周晚晴)最新章节列表_全本火灾现场,妻子先救破布娃娃全文阅读07-29
夏蝉不吻冬:+后续(周砚池林清瑶)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夏蝉不吻冬:+后续)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周砚池林清瑶)07-29
小白杨的小说他嫌弃我喝两块钱豆浆上不了台面,我结婚后他又哭又闹万照,白青青全文在线阅读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