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8首励志诗,哪一首更触动你呢?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7 09:18:19    

劝学

孟郊 〔唐代〕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译文】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赏析】

诗人首先用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击石取火作譬喻,指出燧石只有经过敲击,才能产生火星,基于同样的道理,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懂得“道”,诗中所说的“道”当包括作人之道和作诗之道。“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对“人学始知道”作了精彩的发挥,强调任何事都须自家努力,别人的创获不会成为自己的成果。这两句是孟郊一生得力处,直到今天也并未丧失其生命力。如果孟郊不学习,不知“道”,沿袭当时流行的平庸浮艳的诗风,那就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我们今天也许就不会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过这位诗人了。结句“青春须早为”,热切地勉励世人抓住一生最宝贵的时间,在“学”“运”上狠下功夫;“岂能长少年(古人所说的少年相当于今天的青年),”用冷语对怠惰的人当头棒喝。热切也好,冷峻也好,都体现了诗人劝学的一片苦心。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摘自《劝学诗》


劝学
唐代:颜真卿



诗人通过两个时间段的描写,刻画了一个废寝忘食,勤奋学习的少年形象。他在诗中,肯定了少年这种坚持学习的精神,暗示了,只有不断学习,才可能充实自己,实现人生抱负。接下来的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诗人道,人年轻的时候如果不好好学习,等到年纪大了,想要学习也已经晚了。通过这两句,诗人告诫世人,读书学习要趁早,青春年华,就应该用来不断的丰富自己。要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莫要等到年华老去,满鬓霜白了再去后悔。这首《劝学诗》,全诗浅显易懂,深含哲理,引人深思。全诗的所有精华,都浓缩在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两句之中。一方面,它规劝青少年要抓紧时间学习,并且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可能学得本领,建立功业。另一方面,又暗示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让生命获得其应由的意义,不要虚度年华。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摘自《醒睡录》


这一佳联,是清代文人蒲松龄所撰自勉联。联语中巧用典故对照现实,厚重了思想深度。上联用的是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的典故,说明做事要有项羽那种拼搏到底、义无反顾的决心。下联用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典故,表示要学越王勾践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毅力。卧薪尝胆天不负,破釜沉舟事竟成。蒲松龄撰此联,就是激励自己在读书和创作上,像这两位历史人物那样有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摘自《望岳》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这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摘自《浪淘沙》


《浪淘沙·其八》
唐·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自安史之乱后,朝堂昏聩,多有壮志难酬者历经沉浮,刘禹锡便是其中之一,“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已然说尽此中苦楚。然而饱经沧桑的刘禹锡,却始终昂扬,面对落井下石的小人他从无忧惧,他相信大浪淘沙,高洁之人终能迎来曙光。事实确也如此,往后多年,京中权贵时起时落,换了一批又一批,而刘禹锡却在无尽的浪潮中屹立不倒,笑傲江湖,晚年更是安然顺遂,自由惬意。


824年,刘禹锡调任和州,刚一上任,和州发生了特大旱灾,他便马不停蹄走访了解灾情,言辞恳切地奏请减税赈灾。据传,当地主官有意刁难,非但不给刘禹锡安排住所,还逼其多次搬家,条件一次比一次差,最后是一间斗室,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但是,刘禹锡并不在意,挥笔写下了《陋室铭》,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明高洁傲岸之志向。


刘禹锡,不只是文学家,还是“忧国不谋身”的实干家。虽然仕途有所不顺,但其人刚毅超迈,以“功利存乎人民”为施政箴言,所任之处,积极履职,济世安民。在他看来,先贤往圣为国为民而奋斗,故而能将个人利害抛诸脑后。所以他自明心志,千淘万漉虽辛苦,洗尽泥沙,最终留下黄金闪亮。其实人人都是金子,有什么理由要掩盖光亮呢。大道至简,信念致胜,学而立德为民,发光发亮。


你的底气从哪来,《皮囊》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真正能给你撑腰的是丰富的知识储备,足够的经济基础,持续的情绪稳定,可控的生活节奏和那个打不败的自己”因为人到中年,踏遍了平湖烟雨,看过了人间沧桑,你会发现,深耕自己,才是最贵的活法。“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像黄金一样,盛世富贵做首饰,乱世贫窭当盘缠。自立,则天地皆宽。



少年易老难学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摘自《劝学诗》


《劝学诗》
——宋代 · 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注释学:学问,学业、事业。一寸光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形容时间短暂。轻:轻视,轻松放过。未觉:没有觉醒;未感觉到。池塘春草梦:东晋诗人谢灵运《登池上楼》中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歌咏南国早春的句子。阶:台阶。梧:梧桐,落叶乔木。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摘自《上堂开示颂》



《上堂开示颂》
黄檗禅师 〔唐代〕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黄檗禅师,唐代有名的高僧,法名希运,因居黄檗山而称黄檗禅师。黄檗禅师在大乘佛教的基础上开创了临济宗,成为中国禅宗中波及面最大、渗透力最强的宗派。其生平所作的诗大多都是佛门传法的偈子,因而流传面不广,唯有这首《上堂开示颂》传至世间人人皆知。

译文摆脱尘念劳心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必须拉紧绳子、俯下身子在事业上卖力气。如果不经历冬天那刺骨严寒,梅花怎会有扑鼻的芳香。注释尘劳:佛教徒谓世俗事务的烦恼。迥(jiǒng)脱:迥,远离,指超脱。紧把:紧紧握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有人说:“敢于奋斗的人地上有路,勇于打破的人处处有路。”人生就像登山,若碌碌无为、不思进取,可能看到的就是动物粪便、草木簇拥。若不辞辛劳、勇于攀登,到了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参天大树、满眼碧绿。若咬紧牙关、迎难而上,抵达山顶,那目及之处皆是风景。唯有敢于突破自己的天花板,才能完成华丽的转变,俯瞰大地,仰望苍穹,层峦叠嶂,已然盆景。


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摘自《行路难》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简析〕这首诗抒写了作者对世路艰难和个人遭际的慨叹,表现了豪迈乐观的情绪,颇有盛唐那种壮阔雄浑的气象。开篇两句极力夸饰酒馔的丰盛和宴饮的豪华。这是从反面起兴的写法。用来衬托三、四两句所表现的内心寂寥、怅惘之情。诗人为何如此呢?原因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里点明行路难是愁苦的根由,正切题面。这两句是以山川险阻喻指仕途的坎坷和世路的艰难,寓意是深刻的。接下去诗人自表心志:吕尚"垂钓碧溪上",得遇周公;伊尹"乘舟梦日边",受命商汤,自己多么希望也能象先贤那样,辅弼明君,干一番"安社稷"、"济苍生"的事业!然而理想终究不是现实。因此诗人无限愤慨地高呼:"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发自内心的呐喊,表达了多少壮志难酬之士的共同心声;不过诗人毕竟是豪迈乐观的,他坚信只要对人生和理想不断探索追求,总会有一天长风破浪,渡过沧海,实现自己宏伟的抱负的。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通过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与豁达乐观的心态这首诗想象丰富,形象瑰丽,境界寥阔,时而运用比兴,时而直抒胸臆,时而巧妙用典,从中可见出做为天才诗人李白那种伟大的创造力。清人赵翼论李白说:"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瓯北诗话》)这则评语即使用于此诗,同样是很恰当的。〔注释〕[1〕《行路难》: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这个歌谣"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意。"(王琦注引《乐府古题要解》)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这是第一首,作于天宝三年(744)诗人退出朝廷之后。〔2〕金樽:形容酒杯的珍贵。〔3〕斗十千:一斗酒值一万钱,形容酒美价昂。〔4〕珍羞:珍美的菜肴。羞同馐(xiu)。〔5〕直:同值。〔6〕箸:筷子。〔7〕太行:太行山,在今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8〕"闲来"句:传说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礌溪钓鱼。垂钓:钓鱼。〔9〕"忽复"句:相传伊尹受命商汤之前,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10〕今安在:是说我要走的路在哪里。〔11〕"长风"句:南朝宗愿在少年时,叔父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这里用此典故表明未来总会有出头之日。〔12〕济:渡,过。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少年中国说》中的这段话,展现了梁先生对于少年中国的宏大愿景和深切期许。它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展现了中华大地与天空的辽阔无垠,纵有悠久的历史沉淀,横有广阔的疆域分布。其中,“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中国的自然风貌,既有天空的深邃与辽阔,又有大地的广袤与富饶。“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则道出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地域的辽阔,彰显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地域的多样性。而“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则寄托了梁先生对少年中国的美好期许和坚定信念。他相信,少年的中国如同大海一般深邃广阔,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希望;而未来的日子还很长,有足够的时间去发展和壮大。这段话不仅激励了当时的青年一代,也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

相关文章:

番薯粉可以做芋圆吗(芋圆做法(一次成功))02-02

卷卷烧饼的做法教程(学会烧饼新做法,不用一滴水)02-02

万能蒜蓉酱的配方比例和做法,蒜香浓郁02-02

炸带鱼的做法窍门详细(掌握做鱼技巧,带鱼入味还鲜嫩)02-02

家常红烧牛肉做法(简单易学)02-02

花生醋的功效与作用(每天吃醋泡花生,对身体有利还是有害?)02-01

手卷披萨的正宗做法(教你做卷筒披萨)02-01

炒鹅蛋怎么去腥味最好(如何去除鹅蛋的腥味)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