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对我们现在的哲学、政治、宗教乃至科学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读懂其中意,会让我们思想境界提升一大节,今天和大家分享其中对为人处世有指导意义的十句话。
1.“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这里所讲的“善人”不是指善良的人,而是指善于悟透天道、读懂自然法则的人。我们常说“天意”,也就是上天的规则,天道。天道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不会厚此薄彼。我们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说的也就是要懂天道、顺天意,凡事按照规律去办,顺势而为定会事半功倍。
2.“圣人披褐而怀玉”
老子说:真正的圣人,披着粗布衣服,但怀里藏着美玉。这是做人的大境界,懂得深藏功名、低调展示自己。这既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对别人的关照。此外,还有一层含义:人的外表可以普通,但内在品格一定要高尚。
3.“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老子把道德的最高标准比作光着身子、但却不寒颤的孩子。因为一个赤裸裸的孩子是没有攻击性的,可以和万物共生,即便是猛虎、野兽往往也不会伤害一个赤裸的孩子。所以真正道德高尚、有修养的人不是有多大的攻击力,而是具备与万物共融共生的能力。
4.“大巧若拙”
老子认为高级的认知一定是处在“降维打击”的水平,不管事物背后的逻辑多么复杂,他的外在表现应该是简单的,便于他人理解和接受的。我们要提高自己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将复杂问题以简单的形式呈现给他人,甚至用简单的办法解决掉。
5.“上善若水”
这里的“善”也不完全是“善良”的意思,还有“善于”的意思。从人文角度讲水有3个优秀品质,一随形而化,水的形态取决于容器,她适应外因不断调整自己的形态。二始终向低处流,水呈现出与世无争又随处可见的姿态,这是一种艺术。三是百川东入海,水是执着的,绕过阡陌群山,无论经历怎样的曲折最后一定都要实现“东入海”的目标。
6.“有无相乘,虚实相生”
在老子看来真实的事物和虚无的看不见的东西同时存在,相伴相生。现实生活中,看不见的东西往往比看得见的事物更重要,就像一只杯子,我们看得见的是杯子的整个结构,但使用的是杯壁围起来的空间;人际交往中越是看不见的力量、关系越是重要,暗局比明局重要。
7.“静为躁君”
静定是躁动的主宰。保持沉稳、静定才能积蓄力量,把有限的精力集中投入到有价值的事情上。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那些上蹿下跳的人,八面玲珑甚至一时得意,但到关键时刻往往得不到实惠。缺乏静定就难成大事。
8.“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说的是真正的善良不需要刻意去做,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做出来的善良是“伪善”,现实中我们应该出于本心的做事,不过度伪装粉饰自己。
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真正的智者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而这些东西是没办法用语言描述的,因此智者往往不说话。能够夸夸其谈描述、评论一样事物的,往往仅知道表象,不懂得内在规律。
1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这句话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的是一个道理,做人做事要有韧劲,从点滴做起,只要坚持不懈做下去,必有所收获。
相关文章:
万能蒜蓉酱的配方比例和做法,蒜香浓郁02-02
炸带鱼的做法窍门详细(掌握做鱼技巧,带鱼入味还鲜嫩)02-02
家常红烧牛肉做法(简单易学)02-02
花生醋的功效与作用(每天吃醋泡花生,对身体有利还是有害?)02-01
手卷披萨的正宗做法(教你做卷筒披萨)02-01
红烧大排怎么做最好吃(在家自制红烧大排)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