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凯恩斯就业通论认为经济学家经常使用的国民所得、真实资本数量和一般物价水准三个概念不能让人满意,因为它们都很难衡量而做到精确,因此凯恩斯讨论就业时只想用两种数量,即币值和就业量,前者可以做到绝对齐性,后者可以变为齐性.
2、凯恩斯就业通论认为一切生产最后目的都是满足消费者,但是从生产者付出成本开销到消费者购买此产品,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这时雇主只能通过预期安排生产,其预期大致分为两类,其一为对短期价格预期,用以决定每日产量,其二为长期未来报酬预期,用于决定存货和购买新设备,它们共同决定雇主提供就业量,此外任何时间就业量不仅决定于现在预期状态,还决定于过去某段时间以内许多预期状态.
3、凯恩斯就业通论认为雇主所得等于本期所售产品价值减去其直接成本,即通常所谓毛利,直接成本则是使用者成本和原素成本之和,用马克思说法就是生产资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之和,有效需求则是雇主决定提供就业量下预期取得总所得,同时因为资本设备折旧,因此在计算雇主所得及净利润时,通常需从其所得及毛利中减去一笔估计补充成本,其中资本设备在刚购置时所预期的补充成本,称之为基本补充成本,而以后根据市价以及当前预期重新估定者,则称之为当前补充成本.

4、凯恩斯就业通论认为储蓄是所得减去消费开支,因此虽然储蓄量是消费者消费行为结果,投资量是雇主投资行为结果,但二者必然相等,因为二者都等于所得减消费,而二者相等则是因为生产者与消费者,或生产者与资本设备购置者之间交易有双重性质,同时因为总所得和总储蓄都是人们自由选择结果,即选择消费和选择投资结果,因此根据这个原则,就需要用消费倾向来替代储蓄倾向.
5、凯恩斯就业通论认为使用者成本,即生产资料成本重要性常常被经典学派价值论忽略,它们往往把边际原素 成本作为短期供给价格,但实际上短期供给价格等于边际原素成本和边际使用者成本之和,我们不能忽视因生产边际产量,资本设备所遭受的边际负投资,而长期供给价格则等于直接成本、补充成本、风险成本和利息成本之和,同时在长期均衡中,边际直接成本超过平均直接成本部分,恰巧等于补充成本、风险成本和利息成本之和.
6、凯恩斯就业通论认为使用者成本联系着现在和未来,因为使用成本大小决定于因现在使用而牺牲掉未来预期收益,而边际使用者成本、边际原素成本和边际预期售价三者,则决定雇主生产规模,如果资本设备搁置不用,则此设备维持费甚高,同时它不在均衡状态,故资本设备很快趋于不合时宜合伙过剩甚多.

7、凯恩斯就业通论认为投资意义在于让一切资本设备增益,不论所增者是固定资本、运用资本或是流动资本,强迫储蓄是一种由于货币数量或银行信用改变所直接产生的一种现象,而且以此改变大小来衡量强迫储蓄多寡,但需要规定一定标准储蓄量才会有强迫储蓄概念出现,如假设充分就业状态下储蓄量为标准.
8、凯恩斯就业通论认为虽然相信储蓄可以不等于投资大有人在,但这可以用光学上错视来解释,因为存款者和银行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两面交易,却被误认为一种一面交易,要么认为储蓄消失于银行体系中而不再用于投资,要么认为银行体系可以让投资发生,却没有储蓄与之相对应,但实际上假设银行体系把一资产脱手,则一定有人把现金脱手.
9、凯恩斯就业通论认为银行制度可以创造信用而产生投资,并不是没有真正储蓄与投资相适应,而是因为货币数量增加,由此必然导致就业、所得和价格变化,尤其是会引发产量增加、边际生产物价值增加和工资增加,从而影响社会各集团间真实所得分配.
10、凯恩斯就业通论认为储蓄与投资恒等,而个人似乎有自由意志,每个人储蓄量对本人所得不致有重大影响,但每个人消费却一定会影响他人所得,如果每个人都想减少消费而增加储蓄,那么所得一定会受到影响而让这种企图失败,因为所得会提高一种水准,让个人愿意储蓄之数相加,恰好等于投资量,直白说当个人不想花钱消费时,那就让政府来花钱投资,从而让储蓄等于投资.
相关文章: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要全面准确地看待当前物价低位运行态势04-16
最新章节人面桃花长相忆笔趣阁(阮雾梨闻砚辞)_人面桃花长相忆笔趣阁阮雾梨闻砚辞最新章节04-16
剧版《哈利·波特》公布首批演员阵容,斯内普变化最大04-16
港股互联网板块回调,港股科技30ETF(513160)交投活跃,机构:看好AI+互联网与内需两条主线04-16
专业+专注,点燃“品质西海岸”建设强引擎04-16